中國Q2經濟成長僅4.7% 產能過剩反映與歐美市場歧見

上海勞工來到工作派遣站外,希望能打臨工餬口。中國經濟成長放緩,週一發布的第2季經濟成長低於預期,只有4.7%,是2023年初以來最差表現。許多上海民眾求職陷入困境,勞工叫苦連天,有人從送貨運、當保全、美食外送,什麼工作都做過,現在還聽說有的人找不到工作。

上海勞工紹同方(音譯)説:「今(2024)年比去年差一點,上海發展到了盡頭。」

上海勞工梅不勤(音譯)則說:「如果找不到工作我就回家。」

北京保險業務員余齊(音譯)認為,「今年的整體狀況,企業啊包括個人可能都是很受壓,甚至可能大家會感覺,比過去3年疫情期間的狀況還要更有壓力吧。」

中國當局表示,今年目標是實現5%的經濟成長,中國第20屆三中會議週一正在北京召開,會制訂哪些經濟成長戰略?備受各界關注。

過去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經常制定影響經濟的長期方向,1978年批准改革開放,從計畫經濟轉型市場化經濟,1993年認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2013年更再次確認市場成為資源分配的決定性力量。學者分析指出,此次會議關注焦點,將是政府如何平衡經濟成長與社會平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中國是外資企業投資興業的熱土,我們將繼續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為外資企業在中國投資經營做好服務保障。」

其實中國產能過剩已非新議題,全國工總指出,過去中國加入WTO後,西方國家將生產基地外移,是「中國衝擊1.0」。

不過隨著中國經濟弱化、內需萎縮,將生產過剩的產品對外低價傾銷,對全球經濟帶來「中國衝擊2.0」的壓力。工總分析,中國產能過剩的議題,反映中國與歐美對於市場規範的歧見難解,勢必將成為歐美和中國新一輪角力的開始。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中國Q2經濟成長僅4.7% 產能過剩反映與歐美市場歧見
久旱導致蟲害多 牡蠣收成率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