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追震小組運用密集地震網 發現盲斷層系統的孕震形貌

中央大學運用密集地震網監測2016、2018、2019年花蓮地震餘震序列,監測記錄地震數量,比中央氣象局利用區域地震網獲取的數量,增加至少兩倍以上,同時也發現數個盲斷層系統的孕震形貌,除了重新定位1986年花蓮地震序列,也顯示密集地震網監測精準度相對比現行監測方式較高。(李明朝報導)

臺灣東北部為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由碰撞作用過渡到以隱沒作用為主的轉換帶,因此常有具破壞性中大型地震發生,為了研究花東縱谷地震發生時餘震分布等,中央大學郭陳澔教授及研究團隊成員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孫維芳與中央大學管卓康兩位博士生,就從2018、2019年花蓮地震後的第2天,直接前往地震區域展開調查。

利用密集地震網監測,分析出大型地震(規模6.0-7.0)的餘震序列,以及發現數個盲斷層系統的孕震形貌(如2016年美濃地震、2018年花蓮地震、2019年花蓮地震),郭陳澔教授表示,監測地震的器測站採取密集放置,建構出密集地震網,經過長期的觀測,提升地震事件偵測能力及地震定位精準度。

另外,以往對於盲斷層內的地震地體構造形貌瞭解有限,運用密集地震網可以進一步研究調查,郭陳澔教授表示,透過密集地震網研究調查發現,三個花蓮主、餘震分布皆與地表活動斷層相關性低(例如美崙斷層、嶺頂斷層),主要發生在盲斷層構造內,顯示板塊邊界轉換帶上,複雜的地震地體構造形貌,有助未來對盲斷層調查的重要性。(照片郭陳澔教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