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將送臺灣小米到極地種子庫 永續保存

中央大學宣布要臺灣的小米種子送到極地保存。(中央大學提供)
中央大學宣布要臺灣的小米種子送到極地保存。(中央大學提供)
小米種子將送到極地保存,原住民代表屆時也會共同前往。(中央大學提供)
小米種子將送到極地保存,原住民代表屆時也會共同前往。(中央大學提供)

 

國立中央大學極地研究中心團隊將在5月底前進北極,要把第一批共170種的珍貴臺灣小米種原,送到挪威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以維繫小米基因多樣性。

 

小米不僅是食物來源,也是臺灣文化和歷史的關鍵象徵,對於塑造「臺灣認同」具重要價值與意義,中央大學表示,臺灣參與全球種子庫計畫,推動極地科學和農業永續性,強調全球農業遺產的保護,以及國際合作的精神,彰顯臺灣對全球種子多樣性的貢獻。

 

5月29日在挪威斯瓦爾巴將舉辦「臺灣參與全球種子庫計畫」入庫典禮,而除今年之外,未來也將分批入庫,總計有400多種小米,確保在自然災害、疫情、戰爭或其他全球性危機中,提供小米一個安全的保護場所。

 

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有「末日種子庫」之稱,為全球農業的諾亞方舟,2008年建立於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斯匹次卑爾根島(Spitsbergen);截至目前為止,透過全球各國政府、研究機構和非政府組織之捐贈,已收藏450萬種植物種子的樣本。全球種子庫的運作成功,展現國際社會保護全球農作物多樣性的共同努力。

 

全球種子庫位於北極圈內、有人類長住的最北邊據點,鄰近中央大學北極研究站(TaiArctic Station)僅兩公里。利用地下坑道作為儲存庫,以永久凍土的自然低溫提供天然冷凍條件,同時配備現代化冷凍設備,能承受規模6.2地震與核子武器攻擊,以確保各種情況下,種子都能安全地保存在低溫環境,並維持發芽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