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發現蘇力菌機制 有助研究抗瘧疾藥物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7日電)中央大學生醫理工學院院長王健家帶領的團隊,透過研究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機制,為開發抗瘧疾藥物提供新線索,登上國際頂尖期刊「核酸研究」,獲得學界重視。

全球約50%人口身處瘧疾感染風險區,藥物開發刻不容緩。中央大學今天發布新聞稿,中央大學生醫理工學院院長、生命科學系教授王健家帶領的團隊,在基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登上國際頂尖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

研究團隊指出,通常細菌只會攜帶一個細菌型Prolyl-tRNA synthetase(ProRS),但蘇力菌卻同時攜帶一個細菌型及一個真核型ProRS。更特別的是,蘇力菌的這一個真核型ProRS,在演化過程中改變了結構,能有效辨識細菌的tRNA,並幫助蘇力菌在高溫、氧化等不同的環境壓力下生存。

研究團隊發現,不同於其他已知的真核型ProRS,蘇力菌的真核型ProRS對抗瘧疾藥物halofuginone(HF)的耐受性顯著提高。

目前世界上已有多個團隊正在研究,將HF用於治療瘧疾、弓形蟲、隱孢子蟲等寄生生物感染的藥物,王健家團隊的研究,為抗瘧疾藥物的研發提供新的方向和希望,因此獲得學界重視。

根據農業藥物試驗所網站介紹,蘇力菌是一種昆蟲病原細菌,會產生具有專一性殺蟲效果的結晶毒蛋白,對蛾蝶類幼蟲等目標昆蟲以外的生物沒有副作用,是一種安全的植物保護劑。(編輯:陳政偉)11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