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在元宇宙中掙扎的樣子,巨頭們可太喜歡了

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記載,漢高祖劉邦押送犯人前往驪山勞動路上號稱“赤帝之子”以斬白蛇(稱白帝之子),後呂后又以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之氣的讖言,附以尋夫故事(說劉邦頭上常有運氣)造勢,封建時代王朝興替常常與五行相生理論緊密聯絡(五方天帝,赤帝即南方天帝炎帝神農),在秦末天下動亂的時代,“炒作”幫助劉邦贏得天下的第一桶金。

而如今,亦處在Web2.0與Web3.0時代交替之際,無論是名不見經傳的創業草莽,還是“高處不勝寒”的科技巨頭,都在Web3.0的旗幟下上演群雄逐鹿,其中大多數“起義軍”跟歷史的農民起義一樣——最終都會淪為氛圍組(就劉邦與朱元璋以草莽身份成功上位),它們鬧得越凶,兵強馬壯的世家大族可能收穫的“果實”就越豐盛,這點已在逐步完善的元宇宙領域開始出現一點端倪了。

01 元宇宙造“勢”

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隨著一個個元宇宙融資案例落地,一件件元宇宙商業產品上市,元宇宙的概念概念也快速破圈。國外調研機構Crunchbase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1月16日,與元宇宙相關的公司已經在612筆交易中籌集了近104億美元的資金。不僅如此,據統計,Crunch base資料庫中提到元宇宙的公司今年籌集了近9600萬美元。

例如在2021年1月,Sanp收購了AR追蹤技術公司ArielAI,Niantic收購了第七家公司——Mayhem(社交遊戲);8月,國外研發超低延遲串流媒體技術的Parsec公司被Unity花費約3.2億美元收購;國內字節跳動90億人民幣收購創業VR硬體公司Pico,一度成為熱議話題,元宇宙賽道火熱異常。

除了創業公司接連融資,巨頭相繼收/併購元宇宙相關企業,我們還能看到一些曾經的“局外人”也踏入了元宇宙賽道,例如耐克。Nike是第一批進軍元宇宙的運動品牌,2019年5月23日,知名網路遊戲《堡壘之夜》宣佈與Nike旗下品牌Air Jordan聯動,推出限時跑酷模式,玩家可以穿AJ玩跑酷;2021年11月18日,Nike宣佈在日訪問量5000萬人的元宇宙平台Roblox上建立虛擬世界Nikeland,使使用者能夠在這個空間中連接、創造、分享體驗和競爭。當然,除了耐克之外,還能看到阿迪達斯、彪馬、李寧等企業也在佈局元宇宙。

02 元宇宙逐“力”

元宇宙的出圈讓所有元宇宙企業都具備了“勢”,但光有“勢”而無“力”就成不了勢力,更何談逐鹿群雄,而在元宇宙中,這個力就是“技術”與“內容”。

技術是元宇宙這個概念的底層框架,其可分為分佈式平台支援,終端與互動支援,演算法與軟體支援以及底層支援。分佈式支援指為網際網路/虛擬世界提供分佈式金融、分散式運算、分佈式儲存、分佈式管理等協助。其中基於區塊鏈的 NFT 和數字貨幣的分佈式賬本/金融搭建立了元宇宙與現實世界的聯絡,增加了現實與元宇宙之間的流通;終端與互動支援指使用者進入元宇宙的入口,終端種類繁多包括但不限於 AR/VR、手環、眼鏡、PS5 等裝置;演算法與軟體支援指為內容開發工具提供軟體基礎。例如 Google 大腦開發的 TensorFlow 開放原始碼軟體庫聚焦機器學習和深度神經網路,為人工智慧軟體提供了演算法最佳化、程式碼、案例等;底層支援指協助裝置和演算法發揮出該有的功能,包括但是不限於晶片、半導體工藝、營運商通訊網路等基礎設施。

而內容作為元宇宙的“血肉”可提供豐富體驗。元宇宙內容可分為內容創造者、內容策展方和內容開發系統,其中內容創造者指為虛擬世界或者網際網路提供各種內容,而這些內容則為使用者提供豐富的體驗。內容的類型各種各樣,可以是電影、音樂、遊戲、社交軟體、小說等等。如虛擬人,包含虛擬主播、虛擬 KOL、虛擬品牌形象等,這些虛擬 IP 能夠提高傳媒公司的商業變現效率;內容的策展方指將創造者製作的內容整合展示出來,將內容發揮出經濟、社會、文化效應。代表公司如Meta、Microsoft 等;內容開發系統指為創作者提供內容生產和經營的協助。如 Unity 的 Game Foundation,可以協助遊戲的開發者快速搭建遊戲裡的貨幣體系,交易系統和其他相關的預製系統。

時至今日,元宇宙在技術與內容這些基礎設施上已得到極大的完善,其中最明顯的一個感知是,當前即便不是巨頭其推出的元宇宙產品也是達到可用水平,而不是以往只有一個PPT。例如近期沖上熱搜(90後董事長的婚禮有多會玩)的一個元宇宙產品——MetaLove元囍。

這款由中青寶開發的一個元宇宙婚禮APP,這款APP在註冊角色的時候需要實名認證,完成實名認證後就把參與者的真實姓名當做角色的名字了,註冊使用者可以以“實名制”的方式參加線上婚禮,雖然模型簡陋、互動體驗一般,但不是不能用,可以當成元宇宙婚禮“青春版”,這還只是一個未投入多少資源的遊戲公司順便做的,所以元宇宙在“力”的層面已有長足進步。

03 元宇宙不是一場勇敢者遊戲

儘管當前元宇宙賽道中大家“勢”與“力”都有了,但元宇宙不是一場勇敢者遊戲,而是一場比拚耐力的挑戰賽,“剩”者才能為王。

以巨頭Meta為例,其2022年第二財季財報顯示,Mate公司負責實現元宇宙願景的業務線Reality Labs營收4.52億美元,是過去一年來最差的季度表現,虧損額達28.02億美元。整個2021年,該業務線淨虧損超過了100億美元。而在年初,有報導稱Meta表示今年將投資約100億美元研發元宇宙相關技術,這一資料是其2014年收購Oculus VR花費金額的5倍左右,2012年收購Instagram花費金額的10倍,在花費了數百億美元之後,Mate才暫時戴上了元宇宙的王冠。

無獨有偶,被稱為“元宇宙第一股”的Roblox業績表現也不太理想,其2022年Q2財報顯示,其淨虧損額進一步擴大,達1.764億美元。而字節跳動光是收購世界排名第三的VR頭戴顯示器製造商Pico就花了90億元巨款,種種現象表明,元宇宙也信“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

當然除了肉眼可見的燒錢之外,要從群雄脫穎而出還需要拼朋友圈。還是以Mate與位元組為例,在其最新的頭顯產品中,其實Pico 3與Quest 2在硬體上並沒什麼差距,但是前者的朋友圈小,其遊戲只有200多款,而後者的朋友圈幫助其遊戲多達上千款,雖然兩者在元宇宙上的投入都是百億等級的,可差距依舊是肉眼可見的。

可以預見的是,已處在黎明前夕的元宇宙賽道,後面迎接中小玩家的要麼是被巨頭收購(避免重複造輪子),要麼是選擇依附巨頭融入其朋友圈(你好我也好)兩道選擇題,但無論怎麼選,它們當前掙扎得越厲害巨頭們就越開心,畢竟行業遲早都會走向成熟的。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Techsoho”(ID:scilabs),作者:Light,36氪經授權發佈。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