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紡纖廠 全年營運維艱

工商時報【袁延壽╱台北報導】 國內紡纖廠逐漸外移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建立生產基地,近年原本營運就已艱困的國內中小型布紗廠偉全(1465)、弘裕(1474)、本盟(1475)、聚紡(4429)及染整廠南染(1410),因受到生產鏈南移的影響、東南亞紡纖供應鏈崛起,今年營運在市況降溫、業務減少下,法人預期,全年營運會比去年艱困。 根據已公布的半年報,偉全、南染、聚紡,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都呈二位數的衰退。 受國內紡纖產業外移影響,國內主要的傳統染整廠南染,最近一年的代加工染整布、直接生產成品布及直接生產染整加工業務量營占比僅五成;且在國內紡纖廠生產線外移,以及環保標準日趨嚴格下,今年染整業務也趨萎縮。 偉全目前在國內還有桃園蘆竹和新竹廠二個生產基地,以長纖梭織布加工業務及加工絲為主要的營項;另外,在大陸還轉投資偉全化纖,以及盛龍紡織二家公司。 盛龍紡織為尼龍布、尼龍印花布、防水布及染整;偉全化纖則經營聚酯纖維胚布及尼龍纖維胚布織造;但因大陸當地環保標準趨嚴,加上中美貿易戰干擾,因此偉全已處分這二家公司的土地廠房。 受到業務量減少,偉全今年1∼6月合併營收5.71億元,年衰退28.49%;不過在處分大陸偉全及盛龍二家公司的處分利益入帳下,首季稅後淨利3.85億元,EPS3.72元。 聚紡專為國際大廠代工透濕防水機能性紡織品,其透濕防水貼合技術媲美海外Gore-Tex技術;不過,隨著國內生產鏈的外移,以及全球品牌廠加重東南亞市場下單比例,國內業務量減少下,聚紡已連續二年營運出現虧損。 主要業務包括前端染整加工的聚紡,在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地區染整廠增加及加工技術的提升下,近二年業務量出現下滑。統計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3.62億元,年衰退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