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社會生態核心觀測站 揭牌

國科會攜手國立中山大學成立「長期社會生態核心觀測站西南海岸站」,9日正式揭牌,未來將針對七股地區潟湖生態系統與漁村社區發展,展開全面性的現場監測、資料盤點及分析。此外,也評估人類活動及氣候變遷對生態和社會的影響,以供政府制定永續發展的政策方針。

國科會在各地選擇具代表性的社會生態系統,以連結生態、社會系統及核心設施概念,設立長期基礎觀測平台,過去依序成立翡翠站、彰化站、綠島站、花蓮站、原民站及中山大學主導的西南海岸站共6個核心觀測站。

西南海岸站調查環境生態項目有七股潟湖的水質、底質及漁撈生物,還有海岸變遷的遙測資料,以社會科學的方法瞭解七股地區潟湖生態系統與漁村社區發展的健康情形,評估人類對生態系統、氣候變遷的影響,進而提出有效解決方案。

計畫主持人、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陳孟仙指出,近半世紀七股地區的漁民主要生計、養殖漁業面臨重大變革與衝擊,漁民生活場域受到政策、資本主義產業及氣候變遷等三大引力的驅動拉扯,必須連結社會及自然科學方法,跨領域長期監測當地社會經濟結構,以及漁業資源和生態系統服務的健康。

每個地區的生態系統均有獨特環境條件,所面臨的自然環境變化及人類活動的影響亦不同。團隊將建置監測資料共享資料庫及網站,串聯國內外LTSER各站間的橫向分析及合作,讓公民團體參與關注,吸引國家單位及學術研究資源投入,產出集體共識,找到永續發展的政策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