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光明國中川起好品德課程促成社區永續發展

合照
合照
社團學生打掃清潔綠工廊道
社團學生打掃清潔綠工廊道

臺中市光明國中發展學校特色課程、結合國際教育,融合在地精神,發展出「川起好品格」課程。希望透過踏查的精神帶領學生從學校出發,促成社區永續發展。

閱推負責人何佳芬老師表示, 「川起好品德」課程中分為三個面向:一、藍帶綠川學永續:為什麼要整治綠川?透過瞭解綠川歷史脈絡,帶領學生觀察整治前後的差別,開啟跨國學習分享,克服書屋橋挑戰,樂享說書趣味。二、風華綠空愛土地:如何平衡土地利用與城市永續發展?經由綠空廊道走讀、臺中女中小論文分享活動,學習綠空廊道的發展沿革,探討城市發展可能引發的失衡問題,實踐環境教育,完成綠空淨掃活動。三、品格行動樂實踐:如何實踐公德心行動方案?延續所學所感,發展實踐公德心行動方案。由學生主導規劃,進行分組—網頁組、刊物組、策展組、成發組、說書組,反思如何提升學校及民眾公德心,並積極參與公民行動。此課程基於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DG 6 淨水及衛生以及SDG 11 永續城鄉出發設計,讓學生體驗到議題的嚴重性,並了解自己也能有一番貢獻,喚起學生想要改變的行動,回應全球永續發展與多元環境議題,共同朝向永續發展的願景和目標邁進。

何老師強調, 這套課程是以跨域教學模式進行,由六位老師各展所能,帶領三十位學生,分為說書組、策展組、網頁組、刊物組、成發組、跨國視訊組,深入探究議題。依循 T.O.P 模式設計課程,先以「思考探究 Think」奠定基礎知識,再透過「踏查交流 Observe」進行社區踏查和交流回饋,最後透由「積極行動 Proactive」實踐行動方案。再者,為培養學生善用數位資源的能力,分組融入跨國(日本中村女子學園)與跨校(新竹虎林國中)視訊分享、google site 網頁建置、canva 平面編輯與影片拍攝剪輯等課程,有益學生從「做中學」過程進行多元探索與適性發展。最終,彙整各小組實作成果,於校內舉行宣講與展覽的倡議活動,吸引同儕學子關注校內、外公共設施的維護。

胡金枝校長表示,學生在「川起好品德」的課程中,體認到:從校園環境到公共建設,都需要民眾的公德心來維護,透過公民實際行動能支持校園環境、公共設施的永續發展;更從分組 的行動方案,習得如何規劃書屋橋說書活動、建置「川起好品德」的網頁、編輯成果冊和統籌成果發表會與展覽活動,在口語表達力、規劃執行力、團隊合作力和公民行動力方面都明顯提升,有助於增進個人能力與未來學習,可見本課程能體現「自發、互動、共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