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和平國小戶外教育 動手做環保共同愛地球

 

和平走出教室,學習走入生活。臺中市南區和平國小戶外教育透過臺中公車10公里免費的優惠,走向圖書館、美術館,也到環保站,動手做回收分類,不忘

清淨在源頭,要用鼓掌雙手做環保;小朋友記得牢,允諾做好垃圾分類,愛護地球。

 

臺中市福興環保站的志工媽媽在一大堆各式各樣的塑膠袋前,一一介紹小朋友各式各樣的塑膠袋,同時要教著小朋友分類方式。黃師伯也教小朋友認識保特瓶,指著自己身上穿的衣服以及桌面上的鞋子,告訴小朋友全是回收保特瓶做的喔。

5年級的謝昇展小朋友認真聽講,學到塑膠袋的回收與分類,他告訴我一號是透明袋,透明有聲音是五號,包芭樂的紅色保護層是二號,他還強調,塑膠袋可以回收。

林靖堯則說,這堂課他學到資源回收,老師教他可以拉長沒有聲音是一號,透明有聲音是五號。

黃光毅同學仔細聽了黃師伯的叮嚀,發現回收的保特瓶可以做衣服、做鞋子或是 毛毯,他說,今天之後會開始做分類,因為愛護地球,讓地球更美好。

在福興環保站,熱熱鬧鬧一堂課,和平國小小朋友不在教室內上課,一趟戶外教育很多驚奇,很多新知,原來資源回收那麼重要。輔導室主任何玲宜表示,教室教的是單純的知識,帶學生走出戶外,可以自我探索,主動學習與合作學習,人際關係培養,特別是108課綱強調素養導向,輔導室主任何玲宜說,戶外教育讓小朋友在自我探索方面得到大的成就感。

在課程安排方面,輔導室主任何玲宜說明,以「和平鴿」為意象的和平國小設計戶外課程分為愛樂好品鴿、鴿藝大展現、鴿行若葉園、歌鴿詠樹仔腳等4大主軸,規劃了校園走讀課程。

到校園外的戶外走讀課程,輔導室主任何玲宜說,學校利用臺中市公車十公里免費的優惠,到學校附近不同場館進行學習,像是最近的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文創園區,或是國立臺灣美術館;之前國立臺灣美術館有草間彌生特展,學生就可以以在學校先行預備課程,再到美術館認識草間彌生,回來完成學習單,讓課程比在教室中想像更有趣也更加的豐富。

戶外課程,其實不只是戶外課程,何玲宜表任表示,到不同場域也可以進行不同領域的學習,像是到生態池上課,不只觀察動植物,還可以進行數數課程,像是樹有幾棵,就是結合數學概念配合所學來完成,他認為,在生態池進行的學習,比在教室內課本上只是生硬題目更有感覺。

又如,國語,如果是美感課程,就可以請小朋友發表在生態池的「美的概念」或是文章或是詩詞。又如生活領域,何玲宜主任說,生活強調的是人際關係,在戶外活動要求合作互動,對人際關係的培養,比在教室端正坐著,更有機會培養人際互動。

完成回收資源的分類,小朋友記得志工的提醒,清淨在源頭,要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這堂戶外教育課,好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