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空污嚴重 汙染源找不倒

中市空污嚴重 汙染源找不倒

台中市的PM2.5,從2012年30%,去年降到18%,但民眾普遍感覺空汙更嚴重,能見度變差。為此,台中市環保局和環保署合作,引用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遙測技術,推動能見度與超細微粒監測分析計畫,即日起到12月底,在東海大學設置3輛各種功能的空品監測車,希望找出中部空汙真正原因。(寇世菁報導)

台灣中部地區過去10年的空氣品質不良百分比,從2.59%逐年降到0.55%,其中,台中市的PM2.5,從2012年30%,去年降到18%,民眾卻感覺空汙更嚴重,能見度更差,中央地方決定聯手找原因。台中市環保局和環保署引用NASA遙測技術,推動能見度與超細微粒監測分析計畫,探討空品改善。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台中市副市長林依瑩、環保局長白智榮、中央大學教授林能暉、美國太空總署NASA蔡錫祺博士等人,共同進行啟用儀式。

副市長林依瑩說,市府已窮盡努力改善空品,9到12月秋冬是中南部空汙季節,正好是監測的最好時機,希望今年就能找出關鍵,一起努力讓台中再現藍色天空。

即日起,到12底,在東海大學設置3輛先進移動式空品監測車,推動計畫的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特聘教授林能暉指出,細懸浮微粒物理特性主宰能見度,其中化學組成有機碳OC、元素碳EC、地殼塵土等,都會影響能見度。這次聯合監測比對,要解析這些細懸浮微粒的物理化學特性,搭配NASA衛星技術,並分析過去10多年的地景、大氣條件、空氣微粒變化。學者推測指出,過去常說酸雨,就是空氣中這些懸浮微粒,加上水氣形成,降落地表成為酸雨,但近年氣候變遷迅速,雨量變少,懸浮微粒無法落地,但氣候暖化又讓大氣的露點溫度提高,無法快速形成水滴,骯髒的物質吸收水氣膨脹,懸浮在半空中,可能因此能見度不佳。

環保署表示,9到12月,聯合監測期間,正好是中南部的空污季節,如果能解析出空品改善、能見度未能同步提升的原因,可制訂改善策略與有效行動方案,監測後預計要半年分析,一旦結果出爐會儘速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