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大叔的醉翁之意:《醉好的時光》

作者/獨立評論

文/魏妏秦

一群喝了再上班的中年男子,到底在想什麼?

歷史老師馬汀與他三個同為教師的死黨,以自身實驗「體內有0.05%酒精」的妙處,想看看酒精能為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怎麼樣的改變。一開始,一切都好極了,他們彷彿脫胎換骨一般,有了酒精的加持,好像做什麼都可以用力一點,說什麼都可以大聲一點。然而接著,他們卻發現生活慢慢失控,步伐逐漸脫軌,四個人沒有贏回自我,反倒與周遭漸行漸遠,脫序到不可收拾。

▎過往也曾意氣風發,現在的自己到底哪裡出錯?

在《醉好的時光》這部電影中,齊克果出現了兩次。一次是開頭的引言:「青春是什麼?是一場夢。愛是什麼?那場夢的夢境。」另一次則是畢業考學生的口試,闡釋了齊克果面對失敗的看法。關於電影安排這兩個讓齊克果出現的地方,個人覺得相當有趣。

《醉好的時光》的重心環繞在四個有穩定生活和工作的中年男子身上,但在片頭卻先放了一段一群高中生環湖飲酒的比賽,瘋狂、毫無節制、惡作劇地玩樂,然後瞬間將鏡頭切換到四位主角上課的過程。相較於年輕人的青春活力,年紀到了40餘歲的老師們顯得毫無生氣。這群中年男子看似擁有這個年齡該有的社經地位,但身邊的一切卻又不按照自己想法運行:聚少離多的老婆、焦頭爛額的小小孩、愛理不理的青少年、身邊無伴的孤寂……

想當年,自己也曾是意氣風發的青年啊,日子仍在運轉,到底是哪裡出錯?是不是透過酒精,讓一切不要這麼清晰,人生就會變得容易?

▎14歲和40歲,都在面對人生的艱難與挑戰

故事的中後段,出現了一位需要重考的畢業生。淚眼汪汪的他道出心底的恐懼和焦慮:已經考壞一次了,面對即將到來的測驗,害怕佔據了整個思緒,該怎麼走出下一步?他不知道。

這個角色看似出現得突兀,卻是導演的神來一筆。如果把轉大人當作是場測驗,那麼人到中年的轉折,就是第二次考驗。如何安排人生下半場,並不是個簡單的課題。面臨窒礙難行、提不起勁的現況,不難想像可能感受到的恐懼和焦慮。中年男子藉酒壯膽,想奮力闖過困境,無奈生命的課題道高一丈,狠狠地甩了中年大叔們一巴掌。

原來,在生命的面前,14歲要長大,40歲也要長大,不管處在哪個階段,面對未來,人都一無所知。我們看似面對不同的挑戰和議題,但在生命面前人永遠渺小,不管是猶豫的、躊躇的、恐懼的、害怕的。馬汀在一場宿醉後和老婆大吵一架,他情緒高漲地說:「沒有人在等我,沒有人在等我。」老婆和孩子在一旁不知所措,面面相覷。

「沒有人在等我」控訴著時間的無情,無論給了多少時間,其實都很難真的「準備好」。跨向下個階段需要勇氣,但人過中年,沒有了年輕氣盛也不再義無反顧,無法像以前那樣仗恃著本錢,不顧一切地做些什麼。或許多擁有一些世俗觀點下的身分地位,對於拋下一切卻感到膽怯,從前的灑脫,現在因為顧及生命中還有其他重要的人而收手,然而似乎也沒有足夠的智慧可以平衡,剛好處在尷尬的中場。

或許面對生命的迷惘,14歲到40歲的累積都還不夠。就像《同學麥娜絲》裡那句「我的人生就是差這一步」,說到底,每個人的人生都差一步。誰不是呢?或許人們終究該學會的是如何更謙卑看待生命的蛻變,體悟自身的微小,就能知道「轉大人」和「轉老人」一樣艱辛費力,是怎麼樣也逃不了躲不開的歷程。如果對青少年有某程度上的寬容與接納,那就應該給同樣正在面對人生轉變的中年男女多點鼓勵和掌聲。畢竟,轉變就是辛苦的。人生多走了一段路,背負更多的期待和重擔,試圖看清途中的茫然和迷惘,一點也不輕鬆。

酒精永遠都是催化劑,醉翁之意往往不在酒,我們的確應該好好聽聽這群任酒精在身體裡流竄的男人,試圖想說些什麼。

更多獨立評論文章

海外緬甸人為何聲援抗爭?她說:走過1988,沒人想再回到那段恐怖歲月

※本文由獨立評論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