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癡呆症風險與血液蛋白失衡有關
文 / 劉伯倫
一項對數千人進行了超過 25 年追蹤研究發現,如果蛋白質水平在中年期間失衡,則與癡呆症的發展有關。莉莉·托澤(Lilly Tozer)最新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中年時期癡呆症風險與血液蛋白失衡有關>( Dementia risk linked to blood-protein imbalance in middle age)指出,某些蛋白質的異常水平(其中許多在大腦之外發揮作用)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或類似疾病的早期標誌。(Abnormal levels of certain proteins — many of which have roles outside the brain — could be an early hallmark of Alzheimer’s disease or similar conditions.)該研究結果於 7 月1 日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可能有助於開發新的診斷測試,甚至治療癡呆症的疾病。研究作者基南·沃克(Keenan Walker)是馬里蘭州貝塞斯達美國國家衰老研究所的神經科學家,他說:「我們在癡呆症典型發病前幾十年就看到了外周生物學的大量參與。」
征服阿爾茨海默氏症:展望未來的治療方法
沃克和他的同事配備了超過 10,000 名參與者的血液樣本,他們質疑是否可以通過觀察一個人的蛋白質組(全身表達的所有蛋白質的集合),在癡呆症發病前幾年找到預測因素。他們尋找任何失調的跡象——當蛋白質水平遠高於或低於正常水平時。
這些樣本是作為 1987 年開始的一項正在進行的研究的一部分而收集的。參與者在三十年間六次返回接受檢查,在此期間,大約五分之一的人患上了癡呆症。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 45 歲至 60 歲的人體內 32 種蛋白質失調,它們與晚年患癡呆症的機率升高密切相關。沃克說,目前尚不清楚這些蛋白質到底如何與這種疾病有關,但這種聯繫「極不可能僅僅是偶然」。
「並非所有蛋白質在血漿和腦組織中都表現出變化,」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埃默里大學的生物化學家和神經學家尼古拉斯·塞弗里德說。例如,一種與癡呆症風險關聯性最強的蛋白質——GDF15——並未在大腦中檢測到,這表明「頸部以下的機制也可能發揮作用」,他補充道。
沃克說,雖然一個人的蛋白質組本身無法預測其患癡呆症的風險,但它也許可以增強現有預測因素的強度,例如年齡和家族史。
如何戰勝癡呆症,蛋白質平衡
正如預期的那樣,研究人員發現的一些蛋白質在大腦中活躍,但大多數在體內還有其他作用。其中少數與蛋白質穩態有關,即仔細平衡蛋白質組中蛋白質水平的過程。這種調節對於防止蛋白質失控和聚集在一起非常重要,這就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腦中澱粉樣蛋白和 tau 蛋白髮生的情況,阿爾茨海默病是癡呆症的最常見原因。
研究發現,死於阿爾茨海默氏症的人的腦組織以及仍然患有該病的人的血液中許多蛋白質的水平都發生了變化。這些與澱粉樣蛋白和 tau 蛋白的存在有關,這表明它們在某種程度上參與了該疾病的特定過程。
中國上海復旦大學專門研究癡呆症的醫師兼科學家郁金泰說,研究中發現的其他蛋白質與免疫系統有關,這增加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功能在癡呆症中的作用」。郁金泰和他的團隊此前發現,患有免疫性疾病的人在晚年更容易患阿爾茨海默病。
要準確了解這些蛋白質如何適應癡呆症的生理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並且在人們受益之前需要更好地了解其潛在機制。塞弗里德說,這些見解「可能為早期干預打開大門」。對於沃克來說,未來的目標是確定這些蛋白質是否有可能用作標記物,以識別癡呆症患者的各種失調途徑,並幫助提供更個性化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