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捷吊臂事故報告出爐 運安會:時間不足以按壓煞車鈕

去年5月,剛從豐樂公園站出發的台中捷運列車,不到1分鐘就撞上軌道上的異物,釀成1死15傷,事故後歷經1年多時間,運安會20日公布調查結果。

鐵道調查組首席調查官兼組長吳吉村表示,「依照一般同仁的正常作業,要開啟蓋板按下按鈕,一般大概要15到16秒的時間,所以根據我們對記錄裡面的調查,隨車站務員在發現桁架,一直到列車撞擊到桁架,中間僅隔12秒。所以當天的時間是不足以讓他開起蓋板,按壓煞車按鈕。」

運安會列出中捷可能肇因,包含作業人員不當操作拆除機造成桁架挫曲斷裂,導致塔式起重機桁架墜落軌道。另外事故列車的下行軌道,當時也並未偵測到異常,因此沒啟動斷電。

當時雖然保全人員有發現軌道異物,但因為車站月台沒有緊急停車設備,隨車站務員在列車出發後,也來不及按緊急煞車按鈕,才造成事故發生。

還原事故經過,當天12時27分29秒,列車從豐樂公園站出發,2秒後,車站保全舉手示意不要發車,站務員緊急呼叫行控中心,行控中心回覆後,列車就撞上軌道異物,造成1死15傷。

民眾說:「乘務員會在前面看那個行進的狀況,我想應該是經過事件之後有改善。」

運安會並點名中捷、勞動部職安署、交通部和台中市府等單位都得改善。

勞動部職安署表示,今年4月已建立起重機具作業安全管理指引;交通部則回應,已預告修正「大眾捷運系統兩側禁建限建辦法」,明定高空吊掛作業,應提出安全影響評估報告。

台中市府表示,今年3月底已公告實施強化鄰近大眾運輸周邊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原則,有關運安會五大建議都已改善。

台中市交通局運輸管理科長梁蕙嬿指出,「市府將持續督導中捷公司,透過程序面、人員訓練面、安全宣導還有設備面等措施繼續精進。」

中捷站務中心副主任張仍端則回應,「已精簡緊急停車通訊用語,並明確緊急停車決策授權,若碰上需停止列車運行狀況時,第一線人員均可立即操作緊急停車相關設施,以爭取時效。」

運安會指出,中捷是國內首次無人駕駛系統發生重大外物入侵事故,建議重新檢視緊急停車設備、行車事故應變,從法規和設備面全面改善,避免類似事件再發生。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運安會公布中捷事故調查報告 針對6單位提出6項改善建議
中捷吊臂事故報告出爐 運安會:時間不足以按壓煞車鈕
中捷市府站設緊急停車按鈕 年底前全線18站完成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