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榮傷病補償、職能復健一條龍服務

從事泥水匠工作的57歲黃姓男子,平日主要從事建案水泥牆面平整等泥作工程,資歷超過20年。因長年作業手肘需反覆施力抹平牆面,於去年農曆年後開始發現間斷性右手肘疼痛情形,經台中榮總復健科確診為右外側上髁炎(即網球肘),並於去年9月於在台中榮總骨科接受手術治療,然而手術後仍無法工作,全家立即面對家中經濟窘境問題。患者後偕妻至台中榮總職業醫學科就診,經由職業醫學科林宇力主治醫師與蔡宣致醫師一同前往工作現場訪視,考量泥水工作業具手肘反覆性與高施力的人因危害,診斷為職業病且協助申請勞保傷病補償,並已於去年12月核發勞保傷病給付,提供個案手術後休養期間之薪資保障。

依現行勞工職業傷害保險及保護法勞保局給付前2個月為百分之百投保薪資。然於今年初追蹤時發現其仍無法順利恢復原職,中榮團隊立即幫個案申請第二階段之職能復健,由復健團隊進行評估。另外也協助向台中市勞工局申請職能復健津貼,改善個案傷病復建期間的經濟問題(最長可達180日),使其能無後顧之憂全心回復工作能力。

職業傷病認定在法律上需符合其診斷要件,更需仰賴職業醫學專科醫師仔細的問診、檢查,甚至需到工作現場實際了解作業情形。職業性肌肉骨骼疾病如職業性肌腱炎於勞動工作者中並不少見,根據勞保局給付資料,民國111年勞工因為手臂肩頸人因性疾病申請職業傷病,由勞保局核定給付之件數達311件,核付率約達八成,其中泥水工更是職業性肌腱炎的高風險族群。

台中榮總職業醫學科主任詹毓哲及醫師林宇力指出,勞動部統計111年勞保職災案件數達六萬多件,雖然達八成之勞工最終可復工,然依據「109年職災勞工職能復健服務輔導計畫」報告,職災勞工在職災發生後平均222天才能轉介至職能復健服務單位,超過合理職能復健轉介時機(職災發生後3個月至6個月內),也降低了職災勞工成功復工的機率。且國外研究報告顯示,單一職業災害事件所造成金錢的損失達到約當新臺幣34萬元,可見職業災害除了造成勞工個人健康與經濟的損失,也可能影響國家產業運作與經濟成長,因此如何促進職災勞工重返職場即為重要議題。

以台中榮總為例,強化門診、急診及住院部門醫師職災觀念提高警覺,發現疑似個案主動轉介職業醫學科評估,進而接受職災診治與職能復健身心強化訓練治療,因為有完整一條龍服務流程,所以台中榮總於111年第一季已提供30名職災勞工個案管理服務,進度達季目標值240%,並於職災傷病6個月內之黃金期間完成重建評估,確保職災勞工能重返職場。體現台中榮民總醫院致力於發揮職業醫學照顧與改善勞工健康的努力,與支持國家政策提供勞工友善便利之職業傷病診治與復能整合之決心。

於災保法施行將滿一年之際,中榮已於新法施行前率全國之先成立職業傷病預防及重建中心,藉由此次黃男的實際診治暨生理心理強化個案經驗,展現台中榮總盡力達成勞工朋友傷病之後第一選擇之能力,並作為職災勞工復工之路的專業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