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轉型 休閒功能更重要

文化部長李遠22日強調,中正紀念堂不論如何轉型,民眾的休閒功能更重要。(劉宗龍攝)
文化部長李遠22日強調,中正紀念堂不論如何轉型,民眾的休閒功能更重要。(劉宗龍攝)

新任文化部長李遠(小野)22日到立法院備詢,面對文化部長期以來待解決的爭議,包括中正紀念堂轉型,三軍儀隊是否要撤?李遠表示,從自己的眼光來看,並不喜歡流於形式,但不論如何轉型,民眾的休閒更為重要,強調自己不想用強迫的、自己覺得是對的方式會往下做。

立委柯志恩、林宜瑾昨日均針對文化部報告,就中正紀念堂是否轉型提出質詢。李遠表示,家就住在附近,有十幾年的時間是帶著2個孩子、4個孫子在中正紀念堂長大,可以說看著中正紀念堂從沒有鴿子到有9隻鴿子,再變成如今的「鴿子鴿孫」,自己還有童書就是寫中正紀念堂的鴿子。

他指出,歷經多年來的自然變化,中正紀念堂已和過去不同,如今有關蔣中正歷史有正面、負面並陳的常設展,也已進行「民主願景工作坊」等,向外徵求中正紀念堂轉型想像,認為它的演變應是自然的。

對於是否撤出三軍儀隊,李遠表示,「沒聽過」。他感慨,多年來中正紀念堂在陳水扁總統上任時降級,把大中至正改為自由廣場;8年後馬英九總統上任又升級,恢復三軍儀隊,覺得「三軍儀隊好像工具一樣在政權轉換中被移來移去」,但就比較人道的立場來看,不應該是被移來移去的對象。

對於轉型議題,李遠表示,不會用強迫的,會以對的方式往下做。他認為已看到很多文學、音樂、電影描述白色恐怖,讓大家慢慢產生共識,不希望造成敵對。李遠也稱,他不會對特定建物賦予特定意義,「中正紀念堂對民眾來說休閒功能更重要」。

李遠表示,自己的家族中「有3個舅舅是白色恐怖(受害者)」,但自己不想用強迫的,自己覺得對的方式往下做。他認為白色恐怖是透過文學、音樂、電影逐步表達產生共識,而不希望是造成敵對。

首次站上立法院的備詢台,李遠(小野)給自己打80分,尤其許多立委都拿出了一些自己的書如《蛹之生》,讓他覺得有很多創作是和大家一起成長,幾乎是心靈交流,也就不是那麼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