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油品大升級 月底完工

工商時報【彭暄貽╱台北報導】 中油大林廠斥資200餘億元推動PHASE Ⅰ投資計畫,興建第十二蒸餾、十一柴油加氫脫硫、十二煤油加氫脫硫工場,預計10月底悉數完工;除煉製結構更趨完整,日煉量穩步推進至35萬桶外,還供應市場含硫量低於10ppm的環保油品,符合最新環保要求。 大林廠副廠長陳正喜表示,大林廠原油日煉量30萬桶,透過PHASE Ⅰ計畫,增添15萬桶日煉量,並藉此淘汰老舊的第九蒸餾工場(日煉量10萬桶)。 如此一來,強化運作效益高,更能有效節能、減碳,在國內甚至銷售至歐美國家均具競爭力。 大林廠為中油油品煉製重心,是國內汽油、柴油、航空燃油、燃料油脂主要生產基地;另大林廠也是中油輸儲重鎮,包括原油(76%)、石化進料(70%)、產品北運(100%),若中油油品有外銷規劃,也是從大林廠支應。 據中油規劃,第十二蒸餾工場日煉15萬桶原油,分餾出來的半成品供給第十一柴油加氫脫硫工廠,每天生產4萬桶含硫量低於10 ppm的超級柴油,提供消費者汽、機車加油,減少空氣汙染。 另一些半成品供給日煉3萬桶的煤油加氫脫硫工場,生產含硫量低於10ppm的航空燃油,供應大型客貨機,戰鬥機燃料;環保煤油做為航空燃油,含硫量低,且燃燒更完全,可讓天空更藍、更乾淨。 另與第十二蒸餾工場搭配的是日煉5萬桶的凝結油工場,生產品質更好、燃燒更完全、更具環保的高級汽油提供給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