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領導人巴釐會晤: 烏克蘭沖突亟需緩和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周二(11月15日),在印尼巴釐島出席G20領導人峰會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峰會開幕前舉行面對面會晤。中國外交部在峰會舉行前便對外通報了中法兩國領導人會在巴釐島會面。這一場會晤在習拜會的次日舉行。法新社報道說,會晤持續了近一個小時。

法國總統府昨天對媒體表示,馬克龍會在與習近平見面時表達,就入侵烏克蘭的問題向俄羅斯“施壓”符合北京的 “利益”。“你我的利益一致,都是向俄羅斯施加壓力,敦促它回到談判桌並尊重國際法。”

路透社指出,目前並沒有跡象顯示出北京方面會在俄烏戰爭的問題上改變立場。

法國總統府在會晤結束之後發表的聲明中指出:“(馬克龍)總統對俄羅斯選擇在烏克蘭繼續這場戰爭深表關切。”馬克龍在會晤中表示:“這場沖突的後果已經超出了歐洲的邊界,法國和中國應通過密切合作加以克服。”

法國總統府表示,雙方領導人都同意烏克蘭沖突亟需緩和,並重申了他們對防止使用核武器的立場。

中國外交部發表的新聞稿中稱,習近平強調,中方在烏克蘭危機上的立場明確一貫,主張停火、止戰、和談。國際社會應為此創造條件,中方也將繼續以自己的方式發揮建設性作用。

在中方的會後聲明中,習近平強調,“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作為世界多極化格局中的兩支重要力量,中法、中歐應該堅持獨立自主、開放合作的精神,推動雙邊關系在正確軌道上行穩致遠,為世界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習近平強調,“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努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將為包括法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新機遇”。他呼籲,“希望法方為中國企業在法國發展提供更加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中國外交部發表的新聞稿中,馬克龍回應表示:“法方秉持獨立外交,反對陣營對抗。面對當前動蕩國際形勢,法方希望同中方繼續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惠精神,密切高層往來對話,深化經貿、航空、民用核能等領域合作,歡迎中國企業赴法國開展合作。”

今年11月4日,德國總理肖爾茨抵達中國訪問,成為中共二十大召開後首位來訪的歐洲領導人。據路透社報道,德國政府內部消息人士稱,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向肖爾茨提議“一起去中國”,稱這樣可以向中國展現“歐盟團結”,但遭到拒絕。

一周前,法國駐華大使羅梁(Laurent Bili)在上海第五屆進博會上表示,馬克龍也有訪華的意願,但現在訪華的時機“和法國時間不合”。羅梁表示,馬克龍今年年內可能無法訪華,但法國方面正在為此積極籌備,希望以後有機會實現。

(路透社、法新社等)

© 2022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