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留學生頻遭遣返 學者呼籲允許提異議

中國留學生頻繁被遣返,引起亞裔社區關切。圖為柏克萊加大門口示意圖。(記者劉先進/攝影)
中國留學生頻繁被遣返,引起亞裔社區關切。圖為柏克萊加大門口示意圖。(記者劉先進/攝影)

針對中國留學生頻繁被遣返問題,亞裔美國學者論壇(Asian American Scholar Forum)執行總監草川(Gisela Perez Kusakawa)日前在線上與聯邦調查局(FBI)對話時說,要重建亞裔社區對美國政府的信任,需透明、清晰並有問責措施的政策和程序。政府需針對任何指控建立明確的正當程序制度,允許個人和大學對遣返等問題提出異議並承擔責任,減少和解決種族貌相和偏見問題。

根據彭博社等媒體報導,自去年11月以來,美國機場海關人員已禁止至少20名持有效簽證的學生和學者入境。亞裔社區特別組織和FBI的對話,希望尋求共識。

草川表示,司法部此前推出的中國行動計畫(China Initiative),摧毀眾多從事日常學術研究的亞裔學者的生活,對社區造成寒蟬效應,必須稱讚司法部後來終止該計畫。

她分析,現實情況中,美國在全球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極大地得益於來自其他國家的移民,包括許多華裔科學家和學者。從2000年起,40%美國諾貝爾獎由移民獲得。然而,在美國歷史上,亞裔一直隱形,使得人們很容易把他們當替罪羊,而不是承認他們對國家做出的根本性貢獻。從無線網路無處不在的能力,到與親人通話的更長的艱難時光,如果沒有亞裔的創新,大家甚至難以透過Zoom實現對話。政策的寒蟬效應、政府官員的言論、公眾敘事中繼續存在的整體推斷和成見,以及傷害亞裔學者的實際做法,損害創新人才的重要管道,最終傷害所有人。

草川認為,要重建亞裔學者群體對美國的信任,須消除這種傷害。首先,亞裔學者群體須在談判桌上占有一席之地並擁有發言權。亞裔學者首當其衝,成為錯誤政策的附帶損害。但他們是國家最需要的人,以保持美國在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

其次,重建信任需要透明、清晰並有問責措施的政策和程式。透明度可幫助每個人更容易地遵循快速變化的政策,並有效地分配資源以保障研究和國家安全。美國需要針對任何指控建立明確的正當程式制度,允許個人和大學提出異議並承擔責任,以確保第三方能採取必要措施,減少和解決種族貌相和偏見問題。

第三,社會中存在著隱性和顯性的種族偏見和歧視。因此,美國需要有效的保護措施,也需要從上到下傳達明確的資訊。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亞市出租屋 1男3女拎包入住爆衝突 華人屋主被迫開槍
矽谷科技業去年薪資下跌15% 有人「洗澡不敢洗太久,盡量少用電」
台灣盛香珍果凍好市多上架 南加華人瘋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