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士朱雲漢67歲直腸癌逝》醫提醒:無症狀者50歲後每2年仍應做1次「這個檢查」

台大政治學系教授、中研院院士朱雲漢於5日因直腸癌離世,享壽67歲。(圖片來源/中研院政治學研究所網站)

台大政治學系教授、中研院院士朱雲漢於昨(5)日因直腸癌離世,享壽67歲。朱雲漢於2002年8月1日加入中研院政治學研究所,為創所時3位研究人員之一,並於2012年7月當選中研院院士,2016年當選為世界科學院院士(TWAS)。

朱雲漢的哥哥朱雲鵬今日凌晨也在臉書悲痛證實,「舍弟朱雲漢於昨晚9時在家中安詳往生,感謝他一生對社會與國家的付出、感謝諸位師長和先進對他的照顧、感謝親朋好友對他的關心,也感謝他所任職蔣經國文教基金會同仁的支持與協助。不捨,不捨,祝福他一路好走。」

朱雲漢主要研究領域為民主化、東亞政治經濟及兩岸三地政經發展,曾擔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客座副教授,三度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曾為第一屆國科會人文處政治學門召集人,並兼任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

根據2016至201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確診人數都呈現上升趨勢,醫師指出,國人因飲食西化、不健康飲食加上不良生活習慣,大腸直腸癌發生率高達10萬分之45,即每35分鐘就有1人罹癌,大腸直腸癌已連續14幾年高居台灣癌症發生率第1名,且罹癌年齡也由50歲逐漸下降至30-40歲。

究竟大腸直腸癌有哪些「自覺症狀」,民眾可以早期發現並預防呢?

(更多新聞:世界癌症日》尾牙過年春酒...一週5天連續飲酒?醫:小心「這癌」上身 )

直腸癌「6大危險因子」要注意

前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內視鏡室及超音波室主任、成美腸胃專科診所院長陳炳諴,接受《信傳媒》電訪時先解釋,「大腸就像是人體精密的資源回收場,將身體能夠利用的養分及水分盡力回收利用,吸收完畢後無法利用的廢棄物,會經過大腸菌叢發酵後形成糞便,最後由直腸排出。所以一旦大腸生病了,也會進而影響人體許多其他器官的功能。」

在台灣,大腸直腸癌發生與死亡人數逐年增加,依據108年癌登資料統計顯示,平均每30分22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直腸癌。

直腸癌有哪些危險因子?陳炳諴指出包括:

1. 家族史

2. 50歲以上

3. 男性機率大於女性

4. 抽菸

5. 曾做內視鏡檢查發現有大腸息肉者

6. 有潰瘍性大腸炎者

大腸直腸癌3大「自覺症狀」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癌關懷協會理事長、台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世慶說明,「大腸直腸癌主要由大腸內的腺瘤息肉癌化造成,若能早期發現並予以切除,即可減少癌症的發生。」

不過大腸直腸癌罹患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張世慶表示,學會依臨床患者就醫時最常見的症狀,統整出腸癌3大「自覺症狀」包括:

1. 出現腹脹腹痛

2. 血便中帶有黏液便

3. 明顯排便習慣改變(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

張世慶強調,若民眾出現以上3大症狀應提高警覺,立即就醫檢查。「除了上述自覺症狀外,其他如大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可觸摸到腫塊等,也是大腸直腸癌的高風險症狀。」

(更多新聞:名嘴蔡玉真切除膽息肉》健檢發現長「膽息肉」要切除嗎?醫:4種情況下一定要開刀 )

若及早發現,大腸直腸癌前3期治癒率平均達7成

至於直腸癌的治療方式,台北榮總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姜正愷表示,「大腸直腸癌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腫瘤為主,搭配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或放射治療為輔。醫師治療時須考量腫瘤位置、大小、能否保留肛門,以及腫瘤細胞轉移等棘手問題,如何與患者共同訂定治療決策實為臨床醫師的一大挑戰。」

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聖捷指出,大腸直腸癌治療方式不斷進步,不論治癒率與存活期都持續顯著提升,「病患如果能及早發現,前3期治癒率平均能達7成左右,即便第4期腫瘤轉移,仍然有機會藉著化療配合標靶藥物,在多專科合作下切除腫瘤。」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楊純豪強調,國健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用意在於希望在症狀不明顯時,及早發現大腸直腸癌病患,「第1期病患在手術治療下,治癒率能達95%以上,如果發現身體異狀,如腹脹腹痛、血便帶有黏液、明顯排便習慣改變、經常性腹瀉或便秘、大便變細小、重量減輕、貧血、可觸摸到腫塊等8大常見症狀,大腸直腸癌可能已突破第1期,嚴重者甚至恐為第4期。」

醫師提醒,就算是無症狀者也應於50歲後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是高風險族群則應更早進行大腸內視鏡檢查,以遠離大腸直腸癌的危害。(圖片來源/buri@photoAC

無症狀者50歲後,每2年也應做1次「糞便潛血檢查」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蔣鋒帆也表示,大腸直腸癌患者中約2成與家族遺傳、基因有關,「其餘8成則與年齡、肥胖以及飲食、生活習慣等後天因素有關。」

他呼籲民眾,應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維持穩定作息,「就算是無症狀者也應於50歲後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是高風險族群則應更早進行大腸內視鏡檢查,以遠離大腸直腸癌的危害。」

黃聖捷強調,當身體出現疑似症狀時,應立刻安排檢查,縱使罹癌,勇敢面對都能有良好的治療成果,「若發現自己出現排便習慣改變持續超過2週、便祕、血便、貧血、上完廁所仍有便意或不明原因體重變輕等症狀,應該提高警覺及早就醫檢查,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期。」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肩負國民黨「重大政治任務」? 夏立言8日再訪中國 賴士葆嗅到兩岸融冰味道
星雲大師圓寂 陳其邁哀悼:萬般不捨 永懷感念
「世界第二富」馬斯克堪稱拼命三郎 每天只睡6小時 長期飽受背痛之苦

更多相關新聞
中研院院士朱雲漢家中辭世 享壽67歲
知名政治學者朱雲漢辭世 生前主張中國崛起得益該國政治體制
中研院士朱雲漢驚傳直腸癌逝 蔡詩萍悲曝:難以接受
朱雲漢病逝 游淑慧震驚淚悼恩師:為人師者的品學表率
朱雲漢67歲辭世曝病因 胞兄朱雲鵬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