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對話之必要

(圖/玉淵譚天)
(圖/玉淵譚天)

2024年5月31日至6月2日,新加坡舉行一年一度的香格里拉對話,此為印太地區最重要國防安全會議之一。該次會議共聚集來自28個國家的國防部長參加,其中最受關注無疑是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與中國國防部長董軍之間會晤,也是兩國國防部長時隔一年半後首次會晤。

在香格里拉對話當中,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認為嚇阻是維護印太地區和平穩定「最高職責」。他主張「整合嚇阻」(integrated deterrence)戰略,這不僅涵蓋軍事力量,還包括經濟制裁、網路防禦和外交壓力等多面向國家安全手段。

帕帕羅上將進一步強調,透過加強與盟友軍事聯演、情報共享和展示團結一致決心,可以增強嚇阻措施可信度,並指出當美國與其夥伴國家站在一起時,集體力量和合作讓他們「永遠最強大」。這樣的論點則延續帕帕羅在5月初就職典禮上所言,中國在印太地區入侵和擴張是「非法、脅迫、侵略和欺騙」(illegal , coercive, aggressive, deceptive, ICAD),將與盟邦合作,並加強嚇阻中國威脅的論點一致。

相對而言,中國前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提出建立一種新型「平衡、有效、可持續」全球安全架構建議,以期應對如人工智慧和氣候變化等新興安全挑戰。他批評依賴嚇阻的做法,認為這會加劇大國對抗,並可能導致無法控制的軍備競賽。崔天凱強調應該建立一個基於「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理念的全球治理體系,並提倡藉由加強國際間之互信和遵守現有國際規則來化解分歧,實現共同安全。

美國為維護現有國際秩序,奧斯汀強調美國正不斷深化安全夥伴關係網絡,並重新界定印太地區的「新安全時代」(new era of security)。他強調,美國與區域盟友,包括南韓、日本、菲律賓和印度,已經推出13項不同協議或倡議,同時強調美國對印太地區的確切承諾。

奧斯汀表示,華盛頓已從原有亞洲輻輪式(hub-and-spokes)軍事聯盟模式進行轉變,美國曾是這些聯盟中心。他說:「這種新的融合不是單一聯盟或聯合體,而是印太地區獨有一種組織,一系列相互重疊且互補倡議和機構,由共同願景和相互義務感所推動。」中國軍方代表景建峰則批評這是亞太版的北約,藉此維持以美國為主導的霸權地位。

在今年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上,中美兩國國防部長的會晤較去年增加。在去(2023)年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中美國防部長並無舉行正式會談,奧斯汀僅與中國前國防部長李尚福臨時握手,這樣行為甚至被視為不友好的舉動。而在今年5月31日至6月2日舉行的第21屆香格里拉對話期間,奧斯汀與董軍進行長達75分鐘會談,此次會晤被視作積極的微幅進展。

特別是,五角大廈積極促進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與中國南部和東部軍事戰區司令員之間的對話。今年4月,美國與中國的國防部長通過電話會談,為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前設立合作基調。美國國防部期望在未來幾個月將見證雙方戰區指揮官之間重新啟動電話對話的進展,並計畫在年底前成立危機溝通工作組。而在目前國際緊張局勢中,即使是最基本對話也是必要的。畢竟有限交流,也能為避免誤解和潛在衝突提供重要的預防措施。(作者為實踐大學會計暨稅務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