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上海談判 貿易戰引中國失業潮?

(德國之聲中文網) 根據《南華早報》,中國國際金融公司(CICC)发表報告表示,自去年7月以來,中國制造業總就業人數減少約500萬,其中約180萬到190萬與美中貿易戰相關。

報告提到:「如果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制造業就業將面臨更大的挑戰。政府應該實施更強有力的反周期調整和結構改革,以實現就業的穩定。」

中金經濟學家易峘和梁紅周三(7月24日)在一份報告中指出,500萬個崗位流失佔全口徑制造業就業的3.4%,佔全國總就業人數的0.7%。報告還指出,就業下降不僅受貿易戰影響,還受到國內結構調整和周期性因素的影響。

報導內容提到,該報告的數據截止於5月底,因此未納入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稅率從10%上調至25%的影響,這意味著實際失業規模可能會更大。

中金的研究指出,受關稅影響最大的制造行業是計算機和通訊設備,去年11個月就業人數淨減4.9%。這與美國對中國科技公司,包括電信巨頭中興通訊和華為的嚴格審查有關。另外,橡膠塑料行業的就業下降3.8%,電氣機械行業下降2.8%,金屬行業下降2.6%。

此外,由於運營成本上升和美國關稅的影響,一些跨國公司也關閉了部分或全部在中國的工廠。索尼移動於3月關閉其北京工廠,而韓國手機制造商三星預計將於9月前關閉其惠州工廠。

而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則指出,不止是制造業,中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近期也顯著上升。該智庫的學者古思亭(Kristin Shi-Kupfer)對德國之聲表示,面向大學生的招聘數量在減少,畢業生的數量則在增多。她擔憂地指出,年輕人的失業問題,尤其會危害社會穩定。“中國政府的執政合法性幾乎完全來自於對經濟富足的承諾,而且年輕一代只經歷過繁榮,因此在遇到就業壓力、經濟前景灰暗時,更有可能出現巨大的不安情緒。在北京眼中,這也意味著潛在的社會形勢緊張的風險。”

中美重啟面對面談判

白宮在周三(7月24日)的一份聲明中表示,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和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將於7月30日在上海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會談。

姆努欽說:「在我們達成交易之前,還會再舉行一些會議。」他表示不可能一次解決所有問題,但重回談判桌是很重要的。

白宮在聲明中說,討論將涵蓋知識產權、強制技術轉讓、非關稅壁壘、農業、服務、貿易逆差以及如何執行後續協議等問題。

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23日稱,美國高級官員將前往中國進行貿易磋商,恢復陷入停滯的談判。他說這是一個好兆頭,並表示北京很快就會開始購買美國農產品。

日前,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財政部長姆努欽和中國談判代表通電話後,兩人強調北京允諾購買更多美國農產品。

庫德洛說:「當我看到這個消息時,就覺得應該會有一趟中國行。我們真心希望中國很快就會開始購買農產品。 這首先是整體交易的一部分,再來也是善意的表現。 」

彭博社援引匿名人士稱,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美國高級官員將於下周一(7月29日)前往上海。還說中國要求將會議辦在上海而不是北京。

延伸閱讀:中國派出新戰將 投資者嘆貿易戰終點遙遠

買不買是關鍵

華盛頓也不斷放話,希望中國盡快購買美國農產品。不過美方遲遲等不到回應。美國農業部長珀杜23日表示,由於貿易戰帶來的傷害,美國政府計劃支付給農民至少每英畝15美元的費用,並將在本周結束前公布160億美元的援助計劃。

作為特朗普關鍵選區的美國農民,在美中貿易戰中受到的打擊最嚴重。其中,大豆是美國最有價值的農產品出口,到2018年,對中國的出口量降至16年來的最低水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周二報導,貿易緊張局勢顯然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影響,將2019年全球貿易增長的預測下調0.9個百分點至2.5%,也警告稱更多的美中關稅、汽車關稅或無序脫歐可能進一步減緩增長,削弱投資並擾亂供應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美國關稅升級和外部需求疲軟正給中國經濟帶來壓力。 中國經濟已經處於結構性放緩的中期。 其預計中國經濟2019年將增長6.2%,2020年增長6.0%,每年約下降0.1%。

夏立民/楊威廉 (路透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