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軍事溝通機制 能恢復也還是卡

(圖/大陸國防部)
(圖/大陸國防部)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與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於11月22日在柬埔寨會晤。在此之前兩人曾於6月10日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舉行會談,後因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台灣,以及解放軍於台灣周邊舉行環島軍演後,美中軍事交流中斷一段時間。華府方面表示,將努力恢復與中國間的軍事交流,這種想法是恢復與建立多種管道並與北京進行溝通,管理兩個大國日增的戰略競爭,防止潛在衝突的發生。

美國與中國之間經常舉行年度政策對話或美中軍事高層會談,包括,國防政策協調對話、美中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等。但從8月以來兩國間的緊張局勢後,中國片面取消這些對話或諮商機制。北京還取消與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上將的通話,以及8項反制措施,其中包含,中美地區指揮官會談、國防政策協調對話、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暫停在非法移民遣返、禁毒、氣候變化等領域之合作。這使得美國更為憂慮是否會在實際糾紛乃至於軍事衝突時,溝通管道持續維持順暢。

奧斯汀與魏鳳和就多項議題進行討論。包括,俄羅斯、北韓、台海議題,以及就如何降低戰略風險、改進危機溝通與進行實質對話的必要性。美國表示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並履行在《台灣關係法》下的承諾。然而,無論建立熱線與否,尚不能一蹴可幾解決雙方的問題。中國國防部在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此次討論「有利於」加深雙方的了解,避免發生軍事誤判,並呼籲進行更深入的兩國軍事會談。

美國前總統川普開啟了美中關係更加對抗的年代,而拜登則繼續保持對抗北京態度,只是語氣更為平和並支持以多邊主義的形式與強調民主化的發展進程。美國與中國再從貿易戰、晶片戰、外交戰等全方位的競爭,以及美國逐漸強化與台灣實質關係的同時,華府與北京雙方在安全、經濟、技術和意識形態等問題上的對立立場已臻明確。

除奧斯汀與魏鳳和舉行軍事對話,美國與中國舉行領導人層級的會晤,包括拜登與習近平、副總統賀錦麗和習近平,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也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話,兩國的官員與決策者皆認為應重啟軍事交流。

然而,此種軍事對話可能進展有限。北京與華府間的互信管道薄弱,以及是否能夠承受特定事件。今年6月奧斯汀與魏鳳和曾經共同表示將改善雙邊溝通渠道,但在兩個月後甚至裴洛西訪台結束後到目前為止,中國曾多次侵入台灣防空識別區及越過台海中線,造成區域的緊張,以及華府更為關切東亞局勢進展。

其次,中國仍強調兩國恢復正常軍事交流的前提為台海議題,北京認為這是不可逾越的紅線。而華府仍認為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並持續對台強化安全承諾,且台海安全議題僅是美中關係的一部分。因此,若要恢復軍事交流,雙方則應持續進行溝通,進行相互演習進而形成默契。然而,美中兩國要回到歐巴馬總統時期,中國參與「環太平洋」聯合軍演狀況,恐有相當挑戰。

期望兩國短時間內發展密切軍事交流乃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但試圖避免這兩個大國發生海上糾紛或因事故所導致的衝突升級,建立安全的「護欄」卻是可行的。戰略分析中的一個基本假設是,商業利益的增加,需要強化軍事能力來確保安全,使得商業競爭正是大國之間戰略競逐的驅動力,倘若美中兩國能夠恢復政治互信,或從非傳統安全議題開始建立互信,例如,氣候變遷或美中審計協議,未來包含軍事交流或經貿談判將會有所進展。

(作者為實踐大學會計暨稅務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