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BIT 將啟負面清單談判
工商時報【記者李書良╱綜合報導】 中美BIT(中美投資協定)近日在北京和芝加哥接力完成新一回合談判,雙方雖尚未公布具體成果,但美方官員透露,中美都希望加速談判,力求在今年底前就協定文本的核心問題和主要條款達成共識。 若能達成共識,將使得2015年早期,中美可以採各自的負面清單為基礎,啟動負面清單談判。 根據中國日報報導,中美BIT第17回合談判從12月11日起先在北京一連舉行5天,隨後配合中美商貿聯委會17日在美國舉行,該回合談判轉戰芝加哥,進行為期3天的後續磋商。 中美BIT談判由美方於1986年提出,此後因為一些原因擱置,於2008年重啟。在經歷9回合談判之後,中國同意以「負面清單」與「准入前國民待遇」來接續談判。 「國民待遇」是指東道國給予外國投資者不低於給予本國投資者的待遇,即對所有國內外的投資者一律平等的原則。在多數國際投資條約中,國民待遇通常只適用於外資進入後的營運階段,而不適用於外資准入前階段。 2004年,美國在BIT範本中將國民待遇的適用範圍覆蓋至市場准入前階段,即在設立或併購企業時東道國就必須給予外國投資者國民待遇。 中方談判人員透露,中國開啟與美國的投資協定談判,是未來對中國經濟具有極大影響的事件。如果能把握好,對未來中國經濟的影響,甚至會超過加入WTO。美方也透露,中美都希望加速談判。 中美分別是全球第1、第2大外資吸收國家,彼此均有重大投資貿易關係,兩國雙邊貿易總值去年達5,210億美元,再創新高。惟仔細檢視,2013年,美國對外總投資超過4兆美元,但對中國投資占不到2%,同樣地,中國對外投資去年約為6,000億美元,但對美國僅占整體的5%。 另,即使中美兩國力求談判成果,但此刻仍有許多「雜音」干擾,讓兩國談判進程能否達成目標,仍可能充滿變數。 例如近日,美國商務部針對兩岸太陽能課徵「雙反(反傾銷、反補貼)」關稅案終裁結果於17日出爐,估計將影響高達30億美元的中國太陽能產品出口美國,中國商務部第一時間跳出來指斥此舉「將損害雙方產業貿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