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未處理好 可能產生中耳積液

中耳積液通常發生在兒童,成人比較少見。執業耳鼻喉科醫師楊啟坤昨表示,中耳積液主要為耳咽管阻塞所造成,因為耳咽管為連接中耳腔與鼻咽部的通氣管。此外,很多小於六歲兒童可能罹患一次以上中耳炎,倘若急性期過後無法恢復耳咽管功能,此時容易產生中耳積液,長期下來還可能影響聽力。 楊主任指出,由於二至五歲兒童的耳咽管比較短,也比較水平,另一方面靠近鼻咽部開口會有較大的腺樣體,這種腺樣體又稱增殖體,主要是鼻咽部淋巴組織,容易阻塞耳咽管。因此,每當出現感冒、鼻竇炎、急性鼻炎等疾病,都容易引起急性中耳炎。 據研究發現,倘若兒童發生中耳積液,三個月之內至少有一半以上可以自然恢復,只有少數兒童會經歷中耳積液超過一年或以上的時間。另外,絕大多數兒童進入青少年時期以前,就不常見中耳炎發作或中耳積液。 大部份患者不需進行任何處理,只有少數超過三個月以上慢性中耳積液會影響到兒童聽力,進而影響到語言的學習發展,此時就必須考慮讓兒童接受手術治療。美國「小兒中耳積液臨床指引」指出,考慮手術治療之前必須經過三個月反覆檢查追蹤,並使用藥物治療、控制環境危險因子後,倘若沒有進步或恢復跡象,而且聽力損失達二十分貝以上,這時候才需考慮接受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