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獲大基金挹注 與台積電股價仍創大落差

▲《彭博》報導,在大基金的加持下投資人對中芯國際仍不買單,中芯今年以來的股價走勢與台積電的差距創下近20年來最高紀錄。圖為台積電。(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彭博》報導,在大基金的加持下投資人對中芯國際仍不買單,中芯今年以來的股價走勢與台積電的差距創下近20年來最高紀錄。圖為台積電。(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中國政府為推動晶片產業發展,上月成立國家大基金三期,盼能克服美國的制裁,帶動從中芯國際到華為等本土企業發展,將國家資本挹注這些重要公司。不過《彭博社》發現,自今年初以來,台積電(TSMC)與中國最大芯片製造商中芯(SMIC)的股價差距接近20年來最大水平。

中國大基金三期重磅落地,註冊資本達人民幣3440億元,相當於新台幣1.5兆元,成為歷來最大規模,也盼藉由新一輪國有資本投資來推動創新和產業自主,目前已向中國最大的兩家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及記憶體製造商長江存儲和一些規模較小的公司和基金提供融資。

然而根據《彭博》報導,在大基金的加持下投資人對中芯國際仍不買單,中芯今年以來的股價走勢與台積電的差距創下近20年來最高紀錄,截至本月7日為止,中芯國際今年已經下跌7.5%,台積電股價則已暴漲48%,顯示中國在打造國產晶片產業仍面臨困境,尤其在技術落後和成本方面難以迎頭趕上。

報導指出,中國科技大廠華為去年透過中芯生產的「7奈米製程晶片」推出Mate 60 系列手機,該晶片就是中芯國際利用艾司摩爾的深紫外光刻機(DUV)製造,然而這種用DUV 沉積和蝕刻設備進行改造的方式,成本會比直接使用EUV昂貴約6倍,在生產規模方面難以擴大。

投資銀行香頌資本(Chanson & Co.)董事沈萌(Shen Meng)明確指出,「中國欲提升中芯國際的技術,即便有充足的資金,也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而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查爾斯.岑(Charles Shum)也認為,就算中芯國際能夠使用 5nm 技術來生產晶片,但在沒有 EUV 的情況下,成本也會比台積電高出至少 10 倍,「不僅要在技術的差距縮小至一個水平,還要關乎你生產所需的成本」。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還要砸更多錢研發晶片!彭博 : 中國大基金未來擬推3.5版本
拚晶片自給自足!中國「豪砸1.5兆元」成立半導體國家大基金三期
Q1全球晶圓代工產值季減4.3% 中芯國際排名竄升至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