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水丰尚書/桃花源 與 司馬樓:常德的詩人遺跡

風和日麗
風和日麗

文/秀實 圖/盧博瑛

01

常德市即古之武陵,為晉朝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記〉起首所述的「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現時常德市下轄二區六縣,桃源縣即為其中一縣。此縣被認為是陶淵明筆下的理想國桃花源的所在。第六屆張家界國際詩會完結後,我坐「動車」(相對於高速鐵道列車,指普通的火車)來到桃源縣。來接風的是「桃源詩社」的一聚詩人。

桃源縣流傳著一段歌謠云:「桃花源,仙人住。小山雞,飛上樹。」十二個字寫出了此地的自然清幽與環境共融,與城市大道如矢、車馬喧囂的景象截然不同。這個民間詩歌組織,竟然設於道教寺廟「桃川宮」裏。早上我們邊喝楊梅酒,邊談論詩歌,午間稍歇,便開始遊覽桃花源了。今日的桃花源成了一個著名的景區,有遊覽車穿梭。「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的情況,已不會出現。整個桃花源設有十個站點,我們遊覽了桃川書院、景區北門、桃花源酒店、桃花山、秦街、景區南門六站。桃川書院始建於唐,當中留下靖節先生詩句的書法石碑:「薔薇葉已抽,秋蘭氣當馥」。桃溪極美,花木相映,好比人間仙域。一如中唐詩人韓愈的「船開棹進一回顧,萬里蒼蒼煙水暮」筆下所詠。

溪畔有「淵明祠」,祠旁有「方竹亭」。此亭建於明朝萬曆23年(西元1595),本名桃川八方亭,八面八角,三門四窗,牆體雪白,亭頂翠綠,簡樸雅致,一說這裏的竹子都呈方型,故名。我仔細觀察,以手撫摸,並不如所言。淵明祠內還有其他景點如「桃花觀」「秦人宅」「玩月亭」「遇仙橋」等勝景。當中玩月亭是因中唐詩人劉禹錫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詩而得名。當日詩人中秋夜於此賞月,今朝我重臨,此景無差,此情相通。

據聞景區內有劉禹錫草堂,在雞鳴谷口,是五間相連的草屋。劉禹錫被貶常德,常寓居於此,深宵對月苦吟。但因天色漸黯,錯失遊覽機會。

桃花源一般認為是虛構之事,與孔子的「大同世界」,愛爾蘭托馬斯·摩爾的「烏托邦」,英國簷姆士·希爾頓的「香格里拉」,同是現實中世人的幻想寄託。但我國南齊時代地誌學家黃閔在〈武陵記〉中有這樣記載:「武陵山中有秦避世人居之,尋水,號曰桃花源。」可見桃花源實有其事,非盡是詩人想象。

02

常德的市花是梔子花。此花清香潔白,花瓣同心。劉禹錫曾有〈和令狐相公詠梔子花〉:「蜀國花已盡,越桃今已開。色疑瓊樹倚,香似玉京來。且賞同心處,那憂別葉催。佳人如擬詠,何必待寒梅。」此詩是和大詩人令狐楚所作。令狐楚當時是朝廷上最著名的詩人,其詩「宏毅闊遠」,每成一詩,「人皆設傳」。然事實是,令狐楚的梔子花詩並沒有留存下來,詩名也在歷史長河中湮沒。而劉禹錫非但有詩,在常德更有紀念他的「司馬樓」。詩名並非可爭(任官、有錢、活動多)之物,最終還是讓作品等待時間的審判。

劉禹錫因為推行朝政改革而被貶常德(古稱朗州)十年,任司馬一職。司馬是刺史的輔佐,然無實權。但詩人樂觀豁達,貶後回京,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與〈再游玄都觀絕句〉兩詩。有「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的名句。其言外之意在諷刺無疑。但經歷一連串風波,劉禹錫也老了,他六十四歲時寫的〈酬樂天詠老見示〉有「身瘦帶頻減,髮稀冠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等句,充分顯出詩人的智慧。官場傾軋,恩將仇報,然年邁不衰,便即人生的贏家。

司馬樓座落於常德市柳葉湖區。柳葉湖屬洞庭湖,南臨沅水。為常德市最美的自然景區。「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乃劉禹錫筆下的柳葉湖。我在常德三天,兩訪司馬樓。一次是湖畔晚宴後,徒步湖濱。司馬樓的燈火照亮了寧靜的湖面,彷彿詩人夤夜仍蟄居樓上,慇勤修書,為百姓向刺史建言。我們在親水臺看黑夜中的柳葉湖,對岸常德城的燈火如篝火般燃燒。隔天天氣晴好,午後我們又驅車來訪。司馬樓前的雕像清晰可辨。此像高4.2米,詩人衣袂飛揚於煙波浩渺之上,身旁兩隻白鶴,其一展翅,其一低首。白鶴是仙禽,曉得伴詩人側勝於伴君側。

白天的柳葉湖風光明媚,環湖諸山皆雋秀可觀。波平如鏡,煙水浩渺。我們勾留良久,閒坐於連廊亭閣上,清風浮雲,極其閒適。不覺天色漸暗,半日失逝。我們坐上行旅車絕塵而去,留下河山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