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清金門鎮總兵署

總兵署閩式平房的一堂二房四廳外貌。
總兵署閩式平房的一堂二房四廳外貌。

文/圖 apple

位於金門縣的清金門鎮總兵署,是棟有3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建築物,原是明萬曆年間許獬才子的讀書所在地,舊稱「叢青軒」。據載,康熙21年由總兵陳龍將其遷至后浦(金城),改建成為總兵署。1915年金門設縣,總兵署仍為最高行政中心,後經金門縣公署、金門縣政府、行政公署、金門防衛部等機關使用……在民國93年(2004年)正式開放對外參觀,以博物館形式展現台閩地區唯一僅存的清朝官署樣貌。現已被列為金門縣定古蹟,也成為金門著名的觀光旅遊景點。

總兵署的閩式平房格局為一堂二房四廳,外觀設計古色古香、俊雅質樸,廳堂開闊寬廣,大器恢弘;走廊上隨處可見高高懸掛著的圓鼓鼓大紅燈籠,燈籠上題字「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彷彿意蘊著家國的安康富強,民生盈滿豐收的景象,人們滿足的微笑臉龐,呈現一切的吉利、祥瑞、祈福之含義……

踏入總兵署內即見能提供人們遮蔭的巨大榕樹,這顆逾百年樹齡的老榕樹,毫無龍鍾老態,挺拔蒼勁、青翠欲滴,讓人想到它一直以來的不畏風霜雨淋、烈日酷暑,展現的勃發生命力量。其獨特的靈氣,就像金門這塊寶地,地靈人傑、鍾靈毓秀,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哪!

總兵署內另有棵媲美百年老榕的木棉樹,歷史悠久號稱東南亞最大木棉樹王。郭沫若曾在〈題木棉〉中寫道:揮將大筆若屠龍,點染薰風萬朵紅。捷報頻從關外致,令人翹首拜英雄。可惜現在非木棉花開時節,否則火焰熾熱、熊熊燃燒的木棉花,將紅彤彤染滿整個總兵署分外的繽紛、燦爛……木棉樹也是金門縣的縣樹,就像走過戰火洗禮的金門一樣,堅忍不拔,是座越挫越勇的英雄島。它的花語更提示著我們要好好珍惜身邊的人,就像要我們珍惜著得來不易的安定與幸福啊!

總兵署內記載著金門歷史源流與防務系統、介紹許獬的「叢青軒」故居、生平、金門防海圖、有歷任總兵的生涯事蹟及貢獻、金門武將的轟功偉業、有清代水師任務、旗幟與兵械、武舉考試與武官階級、妝髮、總兵臥室、家居生活、與部屬議事討論、清代朝廷衙門、地牢、刑具模型、誥命及奏摺古物……等展示。

特別是栩栩如生仿真人的蠟像,在神祕地牢內讓人衍生陰森與恐怖的感覺,完全不見光的黑暗、只憑燈油的燭火照明,似乎能瞧見囚犯的痛苦與哀傷。更有許多殘酷的刑具,忍不住想到我在死囚的日子……而清代審訊犯人的總兵署大堂,衙門現場有股嚴肅與凜然不可欺的莊嚴,憶起電視上常看到的擊鼓鳴冤,以及廳內兩旁擺置著小兵手舉的木牌喊升堂、威武的情況。還有總兵大人與部屬商議公事的逼真模樣、總兵大人下班後居家聊天的日常、以及總兵大人樸素簡單的臥房……每走進一處就有不同的驚喜。管理單位真是非常細心的維護與用心的營造著呀!

總兵署會適時與不定期舉辦各種活動,像美食嘉年華,在眾多攤商響應下,能讓居民吃好吃巧與享受無邊無限的購物樂趣。偶爾也有些劇團的演出,及金門地區流傳百年的傳統民俗活動;散播歡樂外,也兼承著文化的傳遞功能跟使命。晚上則安排免預約跟免費的專人解說導覽服務,貼心的便民措施外,實因這裡是居民集會的重要場所啊!總兵署讓我們了解歷史上清朝在軍事、行政、律法、武舉……各方面的典章制度與現實狀況,藉著唯妙唯肖、鉅細靡遺的演繹,讓我們增長知識、拓大視野,配合著金門島嶼的各類活動,更完美了總兵署的存在意義與價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