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源氏物語》的宗教信仰.思想與生活 ( 下 )

文/林水福 圖/劉志飛

在不動、釋迦、文殊、普賢、地藏、彌勒、觀音、藥師、勢至、阿彌陀、大日、虛空藏等十三佛之中,觀世音菩薩在《源氏物語》裡,以清水觀音、石山觀音、初瀨(長谷)觀音描述。

其中,尤以大和地方、初瀨寺的觀世音最為靈驗,受王朝貴族的歡迎,貴族女性幾乎至少會到該寺拜拜一次。

右近認為能與玉鬘再會是初瀨觀世音靈驗所致;浮舟遇橫川僧都一行人也被認為是初瀨觀音的慈悲;髭黑大將相信能得到玉鬘是石山觀音保佑。像這樣子,觀音信仰是為了祈求現世的利益。

而藥師佛是祈求現世無病消災之佛。紫之上供養藥師佛以祈求源氏的長壽。

那時候的信仰是出生於彌陀淨土,祈求來世極樂往生,也祈求現世的利益。

《源氏物語》中常見修法、加持、祈禱是為了祈求現世的利益。

 

加持、祈禱:

最澄所傳天台宗是真言宗與禪宗的混合。

本來,天台宗是學問性的顯教,而真言宗是為了現世利益的密教。

以東寺為據點的真言宗之密教,稱為東密,而叡山的天台宗稱為台密。

叡山的天台宗依貴族的請求,加上與現世利益結合的加持、祈禱,因此演變成帶有祈禱的佛教色彩,與真言宗無異。

《源氏物語》中除了祛除附在病人身上或產婦身上的「物怪」(怨靈),實施修法、加持、祈禱等方法。有加持僧專門祛除讓人生病的靈怪。

天皇及貴族間都聘請加持僧護持,有的還有特定的祈禱師,遇生病或不祥之物附身時即祈禱予以驅除,如為薰的祈禱師之一。又,天皇或國家有大事時,築壇修法,焚護摩以消滅罪業。

《源氏物語》時代的佛教,密教的現世利益深入當時的貴族生活,相信修法、加持、祈禱等法力。

密教的本尊,梵語是摩訶毘盧遮那,日本人譯為大目如來,即過去、現在、未來,上下四方無所不在之佛。

以平安時代為背景的《源氏物語》,可見相當多與宗教信仰有關的描述,其「迷信」的程度非現代人所能想像,它的背後與信仰有著密切的關係。

 

神道思想:

日本固有的信仰是神道,祭祀皇室的祖先,有伊勢大神宮、賀茂、石清水、春日、住吉等神社受到尊崇。

所謂「本地垂迹」是一種神佛融合的思想,例如在本地(印度)的大日如來,在日本以天照大神的姿態出現,即將日本古來的神明與佛結合的觀念。

住吉明神也是神佛融合的其中一例,在本地的印度是大威德明神。而明石入道雖然皈依佛道,也受到住吉明神的保佑。

伊勢、賀茂、石清水、春日、住吉等著名神社的祭禮,極為盛大。其中,尤以賀茂的葵祭最有名。當時所謂祭,指的就是葵祭。大家將葵葉和桂葉插在衣冠和車簾上,所以稱葵祭。

神道忌汙穢,為了洗淨汙穢實施的儀式叫修禊。大嘗會是天皇實施的修禊。齋宮、齋院的修禊叫御禊。

 

齋院與齋宮:

所謂齋院是稱侍奉賀茂神社的未婚內親王。天皇登基時挑選,一般侍奉期間是天皇的那一代。

選出齋院後,天皇派使者到賀茂上下二院宣告,在宮中選擇適當地方作為齋院住所。這叫做初齋院。進入初齋院之前,須到賀茂川淨身,稱為「初次修禊」(初度御禊)。

進入初齋院的齋院,須做三年的潔齋,第三年的四月,做第二次的修禊。

賀茂祭當日,齋院才進入賀茂神社,參與祭事。

齋宮是侍奉伊勢大神宮的未婚皇女。天皇即位時即選定齋宮,第一次修禊

後,進入宮中的初齋院。到第二年的七月在這裡潔齋,八月上旬進行第二次潔齋,之後進入嵯峨有栖川的野宮。第三年九月才到伊勢,當天天皇出太極殿,親自為齋宮梳理頭髮,稱為「別櫛」(離別的梳髮)。梳子是用黃楊木作的,長約五公分。齋宮乘轎子出宮中時,絕不可回頭,百官恭送。

 

春日明神:

春日明神是藤原氏的氏神,因此,奈良的春日神社的祭祀受到重視。京都的大原野神社的社殿仿春日神社建造,祭祀春日明神。「行幸」卷,玉鬘以源氏女兒的身分入宮,或許是因為玉鬘是內大臣、前頭中將藤原氏的女兒的緣故吧!

 

住吉明神:

住吉明神是海神,航海之神。住吉明神啟示應幫助流放須磨的源氏。《源氏物語》中是明石入道一族的守護神。源氏回京後,參拜住吉明神還願。明石之君看到源氏從京都往大阪住吉神社參拜的盛大行列,不禁讚嘆也感到自卑,向住吉明神祈求希望自己的女兒有美好的未來。

 

陰陽道.宿曜道:

發生天變地異的大事時,陰陽道、天文道、易學博士需要上奏天皇。

陰陽師屬中務省陰陽寮,編制六名。另有陰陽博士一名。他們基於陰陽五行之說占卜,或有關天文、曆數、卜筮等以定吉凶,目的是招吉祥,避禍害。例如著裳日挑選吉日。

 

物忌(ものいみ):

物忌是指有凶事前兆,或身上有汙穢時,陰陽道認為是禁忌,須謹慎行事。

種類繁多,認為如果不遵守會遭遇不幸。

物忌期間,依陰陽師的指示,或閉門謝客,不接收書信,也不奏樂,不改變住家,過著謹慎的生活。

物忌期間避免與人來往,不自由處甚多,但也有人反過來利用的,例如:薰和匂宮以物忌為藉口滯留宇治。

陰陽道尊重的神是天一神,司戰鬥、支配吉凶。又因立於天之中央,又稱中神。十六天在天的中央,從天下到地上,在四方各待五天,在四隅各待六天共四十四天,稱遊八方。祂遊行的方角是禁忌,人不可以到那方角。

因遊行長達五六天,稱長神。要是非到天一神去的方角不可時,先住宿到別方角的人家,再到目的地,稱之為「方違」(方違)。方違時,如有數處住宅,可住到別宅,或借住朋友家。

厄年,厄運之年。一般是十三歲、二十五歲、三十七歲、四十九歲、六十一歲、八十五歲、九十九歲。三十七歲特別是女性的大厄年,稱為重厄。

藤壺是三十七歲的厄年逝世的,紫之上也是三十七歲辭世。八宮死於六十一歲的厄年。

為了想平安度過厄年,常實施陰陽道的祭祀或修禊。

《源氏物語》的登場人物超過四百人,描寫主角源氏的四代,內容充分反映當時貴族的社會情狀。上述的宗教信仰、思想,在物語中皆有跡可循,由此亦可見源氏物語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