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紙上紅塵──讀周玲雅散文集《臨窗小時光》

文/胡倩妮 圖/楊淑惠

每一個寫作的人都是心懷夢想的。有可能這個夢想很大,也有可能這個夢想很小,毋庸置疑的是,有夢想的人都是幸福的。周玲雅亦不例外。見字如見人,透過她的文字,我們的腦海裡便會浮現一個活生生的立體的人。從中,我們能看見她的眉眼,看見她的性情,看見她的意趣,看見她從寫作中得到的快樂。

寫文章的人多半都是有心人,走到哪裡,那裡的人事景物便會成為他們寫作的素材。一朵花開是一個故事,一個雨天也是一個故事,很多在我們看來分屬尋常的事情,在他們眼中和心中卻有著不一般的意義。

對於他們來說,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皆可入筆,皆可成文。於是,我們在《臨窗小時光》裡看到了《一棵開花的樹》,看到了忽然而來忽然而去的《太陽雨》,看到了四季鬱蔥的《香樟》和帶著人間煙火的《鳳仙花》。有些寫景即是景,有些寫景寫物目的是為了寫與之相關的人。譬如《香樟》一文,香樟只是引子,作者更多的用筆停留在寫對外婆的回憶上,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借景抒情」、「睹物思人」。

唐人孔穎達在《毛詩正義》裡寫道:「《詩經》『六藝』中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周玲雅的散文頗得個中滋味。「風雅頌」三字在陳富強先生的序言裡隱約可以管窺,「賦比興」則在她的文章細節裡有所體現,比如《馬蘭花開》開頭大段的文字即是「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朵花》用的則是「比」……

《臨窗小時光》全書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生活隨感,第二部分是遊記,第三部分是讀後感。僅就觀感而言,周玲雅的文字裡有「江南味」。她寫的內容多是江南風物,樹是江南的樹,花是江南的花,雨是江南的雨,夜是江南的夜,甚至連夢都帶著深深的江南味道。與之相呼應,她的筆法也是江南的筆法:筆調清新,描寫細膩,宛如一個嫺靜女子。

借用作者在《江南聽雨》裡的話給讀後感做一個總結:「在江南聽雨,不僅有古典詩詞的精妙,還能聽到現代情詩的韻致,江南的水韻與雨景融合為一,淒淒切切,絲絲入扣,落在長長的青石板上,立即就能開出花來。」顯然,周玲雅的文字就是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