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薈〉心真則事實 願廣則行深

楊嚴囊
楊嚴囊

■文/蔡美雲、圖/楊嚴囊提供

楊嚴囊/簡介

1950年生於雲林、屏東師專美勞組畢業

獲獎紀錄

1997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傑出校友

1985全省公教美展第二名

1987全省公教美展第三名

1989全省公教美展第三名

1996第59屆台陽美展第一名

第20屆全國油畫展第一名

1997第60屆台陽美展第一名

1998第15屆全國美展油畫類第二名金龍獎

2002第56屆全省美展油畫類第一名

2003第57屆全省美展油畫類第一名

2004第58屆全省美展油畫類第二名

省展連續三年三名內,獲頒免審查作家殊榮

〈黃金組曲〉100F 2020複合媒材
〈黃金組曲〉100F 2020複合媒材

1978年在雲林鄉下,和嚴囊結婚的時候,他就在畫圖了,家裡種田,他偶爾幫忙一下,上班之外,不是出外寫生,就是窩在畫室。之後,每週末從雲林往台北拜師學藝,猜想他是下定決心要把畫學好,1987年就舉家遷至台中:教書、作畫、看畫展,日子在忙碌中飛躍。1989年後,每年暑假,約集北、中、南、東的畫友出國寫生、參觀美術館、欣賞世界名家原作。走過中國的大江南北、歐陸、東瀛。當時還沒有數位相機和手機,帶著長鏡頭和傻瓜相機,每次回國,旅行箱裡裝滿了畫冊、膠卷。僕僕風塵歸來,有一些新的想法、心得,就抓緊空檔去創作。南來北往的畫友們,有時候促膝長談,談國內外藝術潮流,有時候在電話裡聊到夜深,然後,雨後春筍般,一個接一個開畫展,大家互相觀摩,交換心得。

〈寧靜〉100F 2020 全麻複合媒材
〈寧靜〉100F 2020 全麻複合媒材

我和嚴囊結婚以後,一直同校服務,我帶班級,他教美勞科。別以為美勞課好混,他一板一眼,非常認真,拿自己當國教美勞科教學輔導員的標準來授課。我們調過三個學校,每次校中同事們,都很快的發覺他的美勞教學精彩豐富,紮實了小朋友的美學基礎,對他讚譽有加。

 

〈夜之戀〉60F 2021複合媒材
〈夜之戀〉60F 2021複合媒材

聯展、個展…到楊金牌

下班了,他作畫到夜深,沒有假日,孜孜矻矻埋首於繪事,除夕也一樣,全年無休。1989年在台中市立文化中心首次個展,之後,聯展、個展接踵而至,到 2021年,個展已29次。對於作畫,他不是一個容易滿足現狀的人,他得過很多大獎,朋友都喊他「楊金牌」,可每次領獎後、每次個展結束,他都一直檢討,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後逼著自己求取新知,逼著自己一定要進步、要改變。四十多年來,他的風格由具象、半抽象到抽象,每一個轉折,敦促著生命的成長,一路走來,備極辛苦。

 

〈岩的語彙〉50F 2022 複合媒材
〈岩的語彙〉50F 2022 複合媒材

生活、創作…退而不休

創作,看書,運動,是嚴囊退休後的生活,創作的題材是生活中所思所見所聞。生活與創作,自然的、有紀律的融入生命裡。檢視創作過程他分成三個階段:(一)公元2000年前,類印象派風格。(二)2000-2010年半抽象風格。(三)2010年後至今為抽象風格。類印象時期都以鄉土風景為主題,具象表現方式,所畫景物輪廓正確、講求透視、色彩客觀的寫實風格。半抽象時期,常遊歐寫生,除了鄉土題材,還加入歐遊風情,畫面更活潑浪漫、富詩情,用自然形象為創作元素,表現心中的意象,此時追求的是線與面的交錯,形色、聚散分布畫面,富有強弱節奏,讓理性與感性和諧。

 

〈源起〉30F 2021 複合媒材
〈源起〉30F 2021 複合媒材

形象到抽象…延續美感

抽象時期,嚴囊認為創作的意義,是創作者在畫面上建構的符號表現,構圖是縝密的,景物是表現心象中的美感與秩序,不是視覺的最初印象,必須從直觀印象中,去釐清與過濾,以抽象的概念來表達具象的樣貌,而概念要有深層的想法,要將繪畫延續到生命的經驗裡。

創作是心靈的活動,必需從「根」做起,生活就是嚴囊的根,三十幾年鄉居,長久的觀察,與山河大地相濡以沫,砂石、草木、磚牆、古厝……都是他作畫的題材,各階段他以不同風格自在而活潑的詮釋。公元2005年後,每年前往國外探視子女,有較完整時間參觀當地各大藝術機構,汲取了更寬廣的藝術視野。無論是美術館或商業畫廊的當代藝術,都為他的創作提供了突破的契機。國外不同環境所見的藝術品,最常受到表現力強、色彩鮮明、簡明奔放的風格所吸引,如藝術家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威廉·德庫寧(Willem deKoning).傑克遜·波洛克(Jad sonPollocky)…這些國際級抽象畫大師,都以不朽畫作,傳達抽象藝術的思維。他回到畫架前,也試著將這些經驗,與成長歷程中的印象結合,於是畫風越來越抽象,以更直觀、更能抒發情感的方式創作。

嚴囊喜愛大自然,一個便當、一壺水,就整日徜徉山巔水湄,去走路、速寫、水彩寫生。他尤其喜愛樹木,認定那是美的象徵,懷著對老朋友般的親近,不管城市生活或異國他鄉,總是透過樹木,感受人與自然共存的關係。一次次的感知、領悟:霜凍雪覆,樹,昂揚挺立著,寓意著堅定勇毅;也在夏日蔭濃裡,為鄉居帶來舒爽清陰。近年創作,就從樹木出發,將樹木生長的軌跡簡化、單純化,轉換為抽象的結構,把內心所感知的自然生命力化作藝術。

 

〈鴻運高升〉50F 2020 複合媒材
〈鴻運高升〉50F 2020 複合媒材

色彩魔術師的黃金時代

色彩是畫幅的語言,它具有強烈的表現力量,作者運用它來表現希望、喜悅、哀傷與歌詠。在西方藝術作品的衝擊下,嚴囊從抽象的角度,思索色彩與對比協調的關係。藝評家謝里法教授評論他:「不管造型處理如何改變,他的主軸永遠是色彩,因為他的優點在於色彩的敏銳度,經常不經意就將畫面握在手掌心,稱他是『色彩的魔術師』亦不為過。」正確處理對比色在畫面中所占比例,會產生活潑鮮明的色彩互動。例如大塊面的紅色,配上藍色的線條,讓暖色和冷色形成強烈對比,在互動中顯得朝氣蓬勃。他在畫幅中常出現的象徵性經典顏色,還有活潑輕盈的土耳其藍、民俗中喜悅吉慶的鮮豔紅色、高貴神秘的紫色……都凸顯了畫幅的節奏和韻律感。近年,大量使用輝煌富麗、吉慶祥和的金色作主調,金色已成為他作品中的特色。

 

 

捨形取神 得意忘象

採用塊面式的構圖,捨棄具象的形體、重構、轉化,成為畫面中綿延的點、線、面等元素,追求簡潔、大色塊、極簡的抽象風格,讓畫幅輕快活潑,像音樂般充滿著詩情。宋‧沈括有言:「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之。」可見從古以來,繪畫即捨形取神,他也希望得「意」忘「象」。嚴囊很注重畫幅肌理的表現,白紗、木屑、紙漿、紙張、樹酯、石膏粉、塑膠線等等,屢加試驗,不厭其煩,它們為嚴囊的畫作提供豐富多變的質感,讓作品蘊含諸多創意,呈現出類似浮雕的趣味。而油彩在畫布多次堆疊的筆觸,更使作品有厚重感,猶如雙腳踩在土地般的厚實。肌理的細緻處理,讓色彩層次富有變化,畫面產生微妙的光影效果,這精緻綿密的背後,是藝術家對於創作最真誠的形塑。

很多畫幅中,有圓形的幾何符號、單線、規則排列等等的意象,這些元素,象徵的是心靈的活動,直觀的、無意識的接近心中的視覺和諧,讓畫面形成穩定、平衡。不同作品的圓形符號,各有不同的意義,觀者可以自由聯想、解讀:它可以是晴空裡的暖陽、山間明月、也可以是煦日裡海面上的浮光躍金、天真無邪的笑靨……在奔放流動的畫面中,提供「圓滿完整」的意涵,傳達我們的喜悅、感恩和知足,希望觀者也如是。

為了蓄積良好的精神和體力作畫,嚴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他每天運動,冬夏不分,風雨無阻,最簡單的走路,他可以走得滿頭大汗、衣服掐得出水;每次去溪頭,背著午餐、水和雨具,走到天文台立刻折回;炎炎夏日,我不曾看過他翻冰箱找冷飲,水,就是喝水!生活簡單、明朗、快樂,一切為了要畫圖。

他像一個潛心藝術功課的苦行僧,一再的自我要求、充實自己內在的藝術能量、凝神諦觀、專心致志。馬諦斯說:「我越來越相信,創造美好的代價是:努力工作、失望和毅力。」誠哉斯言!感恩所有師長、朋友、藝文界人士,一直愛護、提攜、寬厚以待嚴囊,嘉惠他繪事不輟,造就他的藝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