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海內外同胞聯合祭祖大典 深寓教化人心、端正民風

中華民族海內外同胞聯合祭祖大典活動。
中華民族海內外同胞聯合祭祖大典活動。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中華民族海內外同胞聯合祭祖大典」盛會,中華天帝教總會、中華倫理教育學會、中華民國禮樂學會與國際尊親會聯合主辦,18日上午10點,在台中市清水區天帝教天極行宮道場舉行;祭祖大典由主辦單位中華天帝教總會理事長黃德賢擔任總主祭。

中華民族海內外同胞聯合祭祖大典活動。
中華民族海內外同胞聯合祭祖大典活動。

這場盛會,全程儀式隆重肅穆,以虔敬之心敬神,以景仰之心效法祖先;透過對祖先篳路藍縷的奮鬥精神,見賢思齊學習堅忍面對各種艱困與挑戰,擁抱生命熱誠學習,於日常生活中落實敬德修業。《禮記‧坊記》:「修宗廟,敬祀事,教民追孝也。」祭祖大典,深寓教化人心與端正民風的意涵。

中華民族海內外同胞聯合祭祖大典活動。
中華民族海內外同胞聯合祭祖大典活動。

台灣地區「祭祖大典」,1973年在台北由中華倫理教育學會,以及台灣社會名流共同發起舉辦,天主教于斌樞機主教倡導,全國各界響應奉祀「中華民族列祖列宗之神位」進行祭禮,是為台灣地區「祭祖大典」之濫觴。1999年起,天帝教接續承辦,至今第24年,與祭者前後超過40餘萬人,深耕深根中華文化。

中華民族海內外同胞聯合祭祖大典活動。
中華民族海內外同胞聯合祭祖大典活動。

儀禮的鋪設,大氣十足,在舉辦場地的兩側,高聳漢、滿、蒙、回、藏、苗、僮、傜、黎、高山族等族旗幟,兩邊豎立代表中華道統一脈相傳的伏羲、炎、黃、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以及國父孫中山先生等12聖像,以示先聖、先賢開創我華夏民族之貢獻與崇敬。

祭祖儀禮遵循明朝古禮進行,依序為迎神、初獻禮、亞獻禮、三獻禮、各界代表上香、最後是賜福禮及送神,過程莊嚴隆重,虔敬典雅。「祭祖大典」主辦單位中華天帝教總會理事長黃德賢擔任總主祭兼初獻禮主持,亞獻禮主祭者為山達基教會董事長薛智元,三獻禮主祭者暨送神,由台中市政府民政局長吳世瑋擔任。賜福禮者由天帝教樞機使者何英俊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