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獨董協會永續治理高峰論壇 駱秉寬力主強化董事會獨立性

中華獨立董事協會5日所舉行的「永續治理高峰論壇」,邀請金管會新任副主委陳彥良、ACGA亞洲公司治理協會秘書長Amar Gill、證基會張傳章董事長及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林彥君總監擔任主題演講嘉賓。(圖片來源/中華獨董協會提供,下同)

為積極回應全球永續發展行動與國家淨零排放目標,金管會於2022年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分階段推動全體上市櫃公司於2027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2029年完成盤查之確信,來健全永續發展(ESG)的生態體系。並推動:

1.   2022年9月推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促使金融業瞭解自身及投融資對象的溫室氣體排放。
2.   2023年3月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深化永續治理企業文化。
3.   2023年8月發布我國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永續揭露準則藍圖S1及S2,提升永續資訊報導品質及透明度。

由於金管會持續發佈永續發展行動路徑圖和深化公司治理規範的改革措施,同時降低永續資訊的申報門檻到20億元以下上市櫃公司也一體適用,使得我國在公司治理規範、審計與監管單位的表現深獲國際上的肯定與讚許。

中華獨立董事協會駱秉寬理事長指出,去(2023)年底ACGA亞洲公司治理協會公布了2023年亞洲公司治理評鑑結果,在12個亞洲地區的資本市場中,我國排名與新加坡並列第三,繼前次2020年評比又進步一名,為歷年最佳成績,深獲肯定與稱許。惟僅在「investers投資人」及「listed company上市公司」項目的仍有努力的空間。

中華獨立董事協會5日所舉行的「永續治理高峰論壇」,邀請金管會新任副主委陳彥良、ACGA亞洲公司治理協會秘書長Amar Gill、證基會張傳章董事長及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林彥君總監擔任主題演講嘉賓,BlackRock貝萊德投信謝宛芝董事長、國泰金控王儷玲獨董、台灣人壽獨董林建智教授、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曾于哲執業會計師、中經院王健全代理院長、萬國律所黃帥升合夥律師及寰瀛律所黃國銘主持律師等擔任引言人及與談人,陣容堅強。

在董事會「獨立性」制度上的改革,可參考美國上市公司

根據ACGA評鑑報告指出,台灣於「investers投資人」評比項目,發現有外資機構投資人較少參與國內股東大會、國內機構投資人(退休基金)未能盡職治理扮演頭領羊的角色、股東委託書代理運作不夠透明以及缺少推動股東行動主義的組織等,較其他國地區的平均分數為低。

在「listed company上市公司」項目,台灣在「是否具有獨立董事長或首席獨立董事或資深獨立董事」及「是否具有提名委員會由獨立董事擔任主席」得分不如預期;以亞洲12個地區資本市場的董事「提名委員會」為例,每一地區選取15家大型企業指標股,我國僅有3家是由獨立董事擔任提名委員會主席,相對獨立性不足;而依照外資機構法人「獨立性」的標準,提名委員會的主席由非獨董擔任,或者提名委員會獨董人數不過半,獨立性即有待商榷。

駱秉寬理事長表示,在董事會「獨立性」制度上的改革,或許可以參考美國上市公司的組織架構,例如AI巨擘OPEN AI公司就由獨立董事所組成的董事會選舉出「獨立董事長」,或者在我國上市公司普遍由家族企業主政情況下,由獨立董事共同推選「首席獨立董事」(Lead ID)擔任會議主席,透過安排議程、議案內容及討論,加強獨董間與經營管理層、CEO的溝通與交流,賦予和少數股東溝通的角色與功能。

企業要實現長期願景,需要有一個永續策略

其實,上市公司「提名委員會」由過半數的獨董組成、並由獨董擔任主席,透過有效能的提名、任命和解聘程序,才能確保新任獨董具有必要的經驗、時間和獎酬措施履行應盡的義務,監督、平衡與利害關係人的交易,與國際永續治理新趨勢接軌,贏得我國資本市場的可信度。

ACGA亞洲公司治理協會秘書長Amar Gill表示,ESG永續關係到企業的長期生存能力;不僅是今年和明年的利潤或未來6-12個月的股價,而是企業是否以可能在長期取得成功和可行的策略繼續運營。企業要實現長期願景,需要有一個永續策略,這正是董事會不可推卻的責任,如果沒有明確的E和S策略,就代表公司沒有思考長期經營的可行性,董事會也未能盡責履行對利害關係人的責任。

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標普全球市場財智林彥君總監指出,2023年亞洲公司治理評鑑台灣排名第三,成績不錯,但在「投資人議合」與「公民媒體」方面仍有進步空間。國際投資者期待的投資人議合是指董事會層級的股東溝通,外資希望與董事會的獨立董事交流,國際市場如紐交所和澳洲交易所,就有設立「首席獨立董事」職務,一方面擔任對內董事與管理階層間溝通的媒介,對外則是擔任與投資人議合的溝通管道。強化股東溝通的重要性不僅為提升公司價值,更是與股東發展長期關係,所以,設立一個董事會層級的對外溝通管道更是企業強大的防守戰術之一。

ESG永續評鑑評等尚缺乏統一標準

我國自2014年開始辦理第一屆公司治理評鑑的工作,迄今已10年,評鑑指標逐年更新,融入新的評比項目,在國內資本市場建立了一定的公信力與社會信賴度,考量近年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成國際趨勢,金管會已經規劃2026年起轉型為「ESG評鑑」,而且公司治理評鑑已持續增加「推動永續發展」構面指標內容及權重。

金管會為因應ESG相關風險,接軌國際建構永續金融生態圈,也率先對國內金融機構辦理永續金融評鑑,擬強化金融業的「ESG風險管理能力」,2023年底針對34家銀行9家證券及14家保險的首屆永續金融評鑑報告就指出:銀行證券及保險業在E環境指標「淨零轉型支援」、S社會指標的「普惠金融實踐」、G公司治理指標的「治理機制強化」尚有待精進、有待改善。

最後,駱秉寬呼籲,在國際間,ESG永續評鑑方面尚缺乏統一標準之際,國際知名評鑑機構MSCI、CDP、CHRB、DJSI、ISS-ESG以及FTSE Russell在環境、社會及治理的主題與指標、範圍不一,不同的產業有不同的權重和計分方式,ESG永續評鑑自有差異,我全體上市櫃公司應及早因應,掌握最新趨勢及政策方向,才能精進我永續治理評鑑的品質、提升我資本市場的競爭力。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AI讓台灣國際地位向上提升 普萊德董座:AMD結合微軟、谷歌挑戰輝達是件好事
股市噴發 央行總裁提醒「居高思危」 楊金龍曝:下週討論房貸信用管制、利率及房價
韓國瑜宴請國民黨立委談「花東交通三案」 林思銘曝:目前暫緩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