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科技股 在美形象全面崩壞 恆大集團違約、中國網路監管機制

-

【魏聖峰╱先探2174期】

曾經是華爾街市場瘋狂追逐的飆股,如今股價卻直直落,未見止跌跡象。這就是過去幾年來華爾街投資人搶進中資存託憑證(ADR)和港股的心情寫照。中國房地產面臨泡沫化壓力,最大地產商的恆大集團發行的公司債出現違約,認購的投資人可能血本無歸。不僅如此,今年七月二日中國政府一紙網路監管的公文,砸爛中資企業在美股和港股掛牌公司的股價。

中國房地產面臨泡沫化的壓力一直都很大,中國政府也在政策上努力不讓房地產價格崩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國表面上控制住疫情,面臨與美國關係急遽惡化,美國在科技上全面圍堵中國,對中國經濟形成很大壓力。今年中國政府GDP目標下調到年增率六%,創一九九○年以來最低。明年還可能進一步下調到五~五.五%。中國經濟環境面臨巨變,扛不住房地產泡沫化的壓力。中國最大地產集團的恆大集團,今年第一季以後撐不下去,股價從三月底出現一波跌勢。九月下旬,市場傳出中國政府將出手救援恆大集團,並收歸國有,以免對中國經濟的負面效應擴大。

恆大集團違約的財務黑洞

就在中國政府考慮出面營救恆大集團之際,恆大集團頻頻傳出財務危機。在恆大集團不斷傳出延緩付息手段後,十二月三日恆大集團公告,一筆總額二.六億美元的海外有抵押私募債確定挑票,債權人主要為海外資金方。根據中國《財新網》報導,恆大集團負債總金額將近兩兆人民幣(約三一四一億美元),包括一九二.三六億美元的未到期美元公司債。恆大這次未履行相關擔保業務,代表超過一九○億美元公司債交叉違約已被啟動。

即使未來恆大集團被中國政府接管並將恆大集團國營化,中國政府也未必會幫恆大集團償還債務,否則中國政府將耗掉不少美元資金。面對美國向中國發動貿易戰,並聯合盟國祭出科技戰,讓中國政府缺乏美元收入的管道,中國對外如何把賺進來的美元外匯花掉,勢必要斤斤計較。畢竟,中國對外採購原油、天然氣、大宗物資和民生必需品,大部分的貨款還是得用美元支付。對恆大集團債權人比較好的模式,應該是中國政府收歸恆大集團後,或許會將恆大集團的債務重整並資產證券化,屆時債權人比較有機會拿回本金。

中資科技股股價重挫

二○一三年至今,中資企業到美國發行美元公司債受到投資人歡迎,二○一四年九月,中國最大電商阿里巴巴到美國證交所IPO,當時以每股六八美元發行美國存託憑證(ADR),共募資二五○億美元,是當時全球最大一筆IPO案。阿里巴巴到美國發行ADR打響中資企業陸續到美股掛牌上市或是到美國發行美元公司債的名氣,都受到華爾街市場歡迎。當時中國還是一個年經濟成長率超過八%的經濟體,投資人聯想到中國企業在龐大經濟體下賺錢速度很快,中資企業到華爾街市場不論是IPO還是發行公司債都受到歡迎。

根據彭博社統計,從二○一三年有統計數據至今,中資企業到美國發行的美元公司債金額達到三五二八億美元。二○二○年以後,即使美中關係惡化,中資企業單季在華爾街市場發行美元公司債的金額都超過一九○億美元。即使這些美元公司債的募資金額有部分借新債還舊債,卻都吸引投資人的認購。今年第三季,中資企業發行美元公司債金額超過五○六億美元。很多中資企業屬於垃圾債券,給予認購公司債投資人較高利息,即使垃圾公司債的投資風險高,還是吸引投資人的認購。不過,如果碰到像恆大集團那樣違約,就會蒙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