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曲線與國外不同 林氏璧:確診者投票對疫情不會太大影響

前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在在YahooTV《央視鬥風向》說,台灣已經走到「與病毒共存」最後一步,國門開放、不再疫調、隔離密切接觸者,甚至已經在討論口罩是否拿掉,病毒也似乎也有流感化現象,距離可以當成「傳染力較高的流感」已經不遠,台灣規定確診者不能投票,與全世界潮流都不同。林氏璧整理各國確診者隔離天數,新加坡72小時,日本從9月底已不用逐例通報,各國都有疫情期間投票經驗。他更近一步說,假如硬性規定不能投票,完全可以想像,若有人不希望自己投票權影響,是否可能抱持「不會篩檢就不會確診」心態,畢竟至今黑數依舊很多。部分人士曾稱各國都是投票後疫情攀升,但林氏璧提出趨勢線圖指出,的確美國2020年冬天總統大選,投票後疫情流行迅速到高峰,日本今年7月初投票,7月中也達到高峰了,韓國3年投完票後,也是在半個月內達到高峰。但關鍵原因在於,「投票前,趨勢已經開始上升」,投不投票都會上升。但拿出台灣趨勢線圖,很明顯疫情趨勢已經在下滑,林氏璧說,他相信投票時,就算放出為數很少的確診者投票,對疫情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希望能保護他們的投票權」

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在YahooTV《央視鬥風向》指出,確診者可以考試但不能投票,考試的時間其實比較久,Omicron已經接近空氣傳染,比較在乎的應該是空氣要流通 通風,不能在同一個空間裡留太久,就可以減少確診機率,在同樣的室內留太久才是危險的,那這樣相對比較危險的考試,你都讓他考了,那可是投票不做,應該趁疫情研發相關機制。林氏璧提及,台灣地區,75歲以上的老人家,已經至少打一劑的人有83%, 17 %的75歲以上老人,是一劑都沒有打,現在都已經可以去日本玩回來了。病毒已經本土化,確診黑數就在身邊,應認清現實。防疫跟維持大家每個人的投票權,孰輕孰重,大家應該要有一把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