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專欄】依個體狀況中醫治療新冠肺炎可達最佳化
今年四月底以來,國內確診人數每日以數萬計,有不少患者就診時,指名要開立清冠一號,甚至堅持己見,不聽醫師說的,這常常是誤了自己而不自知。
一般民眾的邏輯被訓練成什麼病用什麼固定藥的模式,雖然仍會有不少幫助,但治療效果無法達到最佳化。筆者這幾個月以來頻繁地在看COVID-19確診者,幾乎沒有任何兩個人的藥是完全百分百一樣的藥。而且同一個人,不同時間的病程程度不同,用藥也需調整,過程是相對細膩的,比起只要確診就開立清冠一號,這相對耗時、也耗腦多了!
清冠一號適合普遍染疫大眾,當確診人數眾多、醫療負載沈重時,不需經過太多的個人辨證論治而使用,可讓整體醫療效率大幅提升,省時省力,但並不會比「依個人狀況量身訂作」的處方還好,故中醫界也沒有共識說所有確診者一律都用清冠一號來治療新冠病患。
一位六歲未打過新冠肺炎疫苗的小朋友確診,經過視訊診治服藥約三、四日後,不適的症狀大幅改善,高燒也在服藥一日後恢復正常;一位亦未打疫苗的小學五年級男童確診後,在視訊時,因為身體不舒服,讓他一直哭不說話,服藥三天後再視訊時,有說有笑,判若兩人!
雖然都是感染新冠肺炎,不少常見藥物是一樣的,但很難完全都一樣的處方,這是因不同人的狀況,需開立不同的處方,這樣可達最好的治療效果。而且症狀變化快速,也不適合一直服用相同的處方,需要隨病程變化做調整,但依目前臨床經驗,大部分患者在服藥一星期後恢復正常回到正常軌道,以上這些門診COVID-19患者們皆不是使用一樣固定的方藥。
同樣地,罹患新冠肺炎後,快篩雖已由陽轉陰,而有部份人常見的後遺症,例如咳嗽、易喘、疲勞、喉嚨乾、味覺嗅覺改變、胸悶呼吸不暢、肌肉酸痛、食慾不振、甚至注意力不集中、思考變慢等「腦霧」狀況,臨床上都需依個人狀況靈活開立藥方,才能達到最佳化的治療效果。
撰文/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內科醫師廖振凱博士、繪圖/TCnews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