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點出「以養為減」新趨勢:居家內調外養有效治本,打造易瘦體質,突破減重停滯期

作者 / 曾宜萱中醫師

近年來,隨著漢方養生風潮的興起,中醫養生逐漸受到年輕世代的關注。《漢方醫藥保健認知及應用趨勢調查報告》顯示,中醫就診的年齡層正在下降,超過七成的民眾表示最重視長期的身體調理,其中包含健脾養胃、體態管理等。這股輕養生風潮特別在體重管理中展現出「以養為減」的新趨勢。

專業推廣「中醫美學」的曾宜萱中醫師指出,減重的核心在於全面性的體質調理。通過內外兼修的方式來達到健康瘦身,能有效突破減重常見的瓶頸與停滯期,從根本改善身體機能,達到長期穩定的減重效果。

肥胖的元兇:「氣虛」與「氣血不足」

現代人的肥胖往往由多種綜合因素所導致,如壓力、作息不規律、情緒不穩和內分泌失調等。但許多民眾在減重時,常忽略根本的體質問題。依賴飲食控制和運動雖能短期見效,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曾醫師表示,從中醫角度來看,肥胖的根本原因在於「氣血不足」。氣是人體運行的動力,而血則是動力的泉源。當身體氣血不足時,內在循環失調,無法有效代謝,不論如何少吃多動,都難以達到理想的減重效果。「以養為減」的核心就在於透過體質調理,從根本養好身體,達到最健康的減重效果。

四大氣血不足症狀與自我檢測

氣血不足不僅會導致體內機能失調,引發肥胖和浮腫,還會影響氣色,使皮膚變得黯淡無光。曾醫師分享了簡單的自我檢測方法,幫助民眾了解自己是否存在氣血不足的問題。


1. 氣虛型肥胖

  • 症狀:精神萎頓、面色蒼白、四肢無力、容易頭暈嗜睡等。

  • 調理方法:健脾益氣,飲食上可多食魚、雞肉、黃耆、山藥等,並避免過多寒涼食物。

2. 陽虛型肥胖

  • 症狀:容易怕冷,手足不溫,疲勞等。

  • 調理方法:溫補脾腎,飲食上宜多食羊肉、雞肉、薑等溫補食物,避免寒涼食物。

3. 痰濕型肥胖

  • 症狀:皮膚油膩、多汗黏膩、頭昏胸悶等。

  • 調理方法:化痰去濕,建議食用胡椒、薏仁等食材,並避免冷飲和偏冷性的水果。

4. 濕熱型肥胖

  • 症狀:口乾舌燥、皮膚易出油且頻繁出現痘痘等。

  • 調理方法:清利濕熱,宜多食芹菜、冬瓜、綠豆等清涼食物,避免燥熱類食品。

居家內調外養秘訣:中醫師的四大健康瘦身法

曾醫師提供了四種居家的內調外養方法,幫助從體質根本恢復身體的氣化功能,有效解決肥胖問題,並在夏季來臨前把握最後的瘦身黃金期。


1. 內調:中醫藥材食補法

  • 紅豆茯苓薏仁湯:有助於清熱利濕、健脾養胃,改善浮腫,具有美白滋養的功效。

  • 枸杞山楂茶:開胃消食、活血化瘀,幫助消化,減少油脂吸收。

  • 玫瑰花茶:疏肝解鬱、調理氣血,日常可添加少許龍眼乾,促進膠原蛋白生成。

  • 洋甘菊枸杞銀耳湯:穩定情緒,潤肺生津,增強免疫力,適合養顏美容。

2. 外養:刮痧按摩法

通過刮痧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和經絡疏通,有助於排除體內痰濕,改善體質。

  • 面部刮痧:每日進行2-3次,從迎香穴到太陽穴等部位反覆刮拭。

  • 手臂刮痧:每日進行2-3次,以刮痧板由上往下刮20-30次,至手臂微溫熱。

  • 腰部刮痧:每日進行2-3次,從胸骨下方輕柔推壓到肚臍中央等部位。

3. 促進代謝的穴位按摩法

通過穴位按摩,刺激特定穴位來調節內分泌、促進代謝。

  • 足三里穴:緩解胃痛,增強免疫力。

  • 內關穴:健腸胃,安心神。

  • 太衝穴:疏肝理氣,緩解胃痙攣。

  • 中脘穴:消脹氣、止嘔。


曾宜萱中醫師社群粉絲專頁:曾宜萱 美學中醫師 美容減重成長健康門診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