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毛病多,竟是「肝」不好! 中醫看肝臟,這些問題跑不掉
「肝」是沉默的器官,本身不會發出警訊,但就中醫觀點,五臟六腑息息相關,長期肝血氣不足,也會造成其他臟腑損傷,身體產生許多異常的狀況。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吳柏鋒表示,中醫的「肝」就像一個物流公司,負責管理身體的三大貨物,包括氣、血、水的流通;而情緒、睡眠、飲食,甚至藥物等,均會影響「肝」的疏泄功能。
尤其是「肝」很容易受到情緒影響,長時間處於焦慮、緊張、憂鬱之下,造成肝氣鬱結,就會讓身體的氣、血、水三大貨物運輸卡關,出現各種大大小小的病徵。
肝出問題,全身都有毛病
中醫認為肝腎兩臟關係密切,有「肝腎同源」的說法。吳柏鋒指出,肝和腎有互相滋養的關係,即所謂「肝腎相生」,肝的疏泄調達和調節血量的功能,必須依賴腎陰的滋養;腎陰的再生,又須通過肝的疏泄而入藏於腎。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指出,《素問 ‧ 五臟生成論》曰:「肝主筋,其華在爪,開竅於目」,故中醫的肝出問題,表現範圍廣泛,包括血液、筋脈、消化、情志、眼睛等都有可能出問題。
吳宛容解釋,中醫說的「肝火旺」,並不是指肝指數升高,千萬別因此跑肝膽腸胃科驗肝指數。肝火的「火」是人體中「促進機體功能活動的能量」,當能量過強、失去控制,就會造成病理性的「火」,影響健康。
肝火旺的人會「爆」肝嗎?
賴睿昕表示,肝火旺會導致體內的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失衡,但不等於肝臟發炎,所以也不會「爆肝」。但如果本身為肝炎帶原者,長期熬夜、睡眠不足,使體能透支,造成陰陽失衡、陰虛火旺,確實有可能加重疾病惡化。
肝氣不疏,容易化生火氣
吳柏鋒指出,最先出現的通常是消化器官的蠕動和運作出問題,中醫稱作「肝鬱脾衰」或「肝脾不和」,容易出現包含脹氣、打嗝、胃食道逆流、腹瀉或便秘,甚至腸躁症等的表現。「肝氣不疏,時間久了容易化生火氣,產生亢奮」。
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強調,「肝火旺」,通常與壓力、情緒、熬夜等有關,而現代人壓力神大、熬夜晚睡、作息失當、情緒起伏大等,讓許多人因為肝火旺而來求醫。
患者多有頭痛頭暈、眼紅眼屎多、眼睛乾澀、耳鳴、口乾、口苦、冒痘、胸悶、心煩、燥熱、肩膀僵硬、小便黃熱、便秘、月經不調、睡眠品質不佳等狀況,甚至引起肝炎及病變。
吳柏鋒補充說明,熬夜不睡覺,導致肝陰不足、肝陽偏亢,除了肝火症狀,也容易接著產生腎陰不足、腎陽偏亢有腎火,或腎氣虛衰 的問題,表現出疲勞無力、記憶力變差、腰痠膝軟、大小便異常等,甚至損害生殖、內分泌功能表現。
保肝丸用來退肝火 不適合用於肝炎
「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過去,肝病可說是台灣的國病,因而造就保肝丸、養肝保健品的暢銷。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 主治醫師謝旭東表示,市售保肝丸多已中醫藥配方製成,主訴退肝火,並不適用於西醫所說的肝病。
吳宛容強調,西醫的「肝炎」是「傳染性病毒性肝炎」的簡稱,主要是由肝炎病毒入侵,使肝臟細胞的功能發生障礙,或損害肝臟細胞,造成肝臟病變,若不治療,之後可能進一步衍伸出肝硬化、肝癌等嚴重傷害。
西醫肝病的病理機制與中醫養肝完全無關,因此無法一體適用於中醫養肝方。吳宛容說明,就中醫觀點看 B 肝、C 肝、肝硬化等,其證型確實有虛實之分。其中,實證的治療,可使用煅蘆薈等抗發炎、清熱瀉火的中藥。
文/黃慧玫、圖/孫沛群
更多Heho健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