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脾胃下手 西醫阻斷發炎因子

中醫觀點認為,異位性皮膚炎為脾胃系統不良所致,處方多會開立健脾、利溼的藥物。(本報資料照片)
中醫觀點認為,異位性皮膚炎為脾胃系統不良所致,處方多會開立健脾、利溼的藥物。(本報資料照片)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臨床上常反覆發作,且疾病強度也會隨時間時好時壞。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暨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朱家瑜表示,最新治療策略是以改善皮膚屏障功能,及針對免疫路徑為導向,透過生物製劑可精準鎖定異常的發炎因子阻斷,從根源改善病灶,同時降低副作用產生。

朱家瑜指出,據2020年6月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期刊發表的大型臨床研究分析顯示,接受生物製劑治療之成年病人,癢感分數在用藥第2天就有明顯改善,並持續達1年甚至更長。另有研究顯示,半數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人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紅腫面積跟嚴重程度可改善75%以上;合併生物製劑與類固醇藥膏治療後,8成病人生活品質也有顯著提升。

朱家瑜說,目前生物製劑已有健保給付,可大幅降低病人的經濟負擔,慢性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人若經照光3個月,及2種口服免疫抑制劑的足量治療各3個月後,溼疹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EASI評分)仍有20分,且病灶占體表面積30%以上,即可申請健保給付。

中醫觀點則認為,異位性皮膚炎為脾胃系統不良所致。中醫師陳潮宗表示,西醫往往是用類固醇、抗組織胺的藥物治療,但中醫主要是增強病患免疫力,處方多會開立健脾、利溼的藥物,如陳皮、萆薢、荊芥、京介,病患平時保養也可多攝取薏仁、山藥,避免食用甲殼類海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