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觀點中暑分陰陽 成因.解法大不同

今天全台灣各地依舊非常熱,高溫上看36到38度,體感溫度更飆破40度。一旦溫度上升到35度以上,人體會流汗流個不停,每小時大約流掉2公升的汗水。如果沒有喝水補充,可能引發脫水、抽筋等症狀。如果所處的環境,溫度繼續升高到41度以上,依照各自身體狀況 45分鐘到8小時之間,就可能導致肌肉溶解症,以及多重器官衰竭。中醫觀點,中暑分成長期烈日曝曬,以及待在冷氣房的冷氣病兩種,舒緩方式也各有不同。

53歲的蔣女士、被烈日曬了許久,全身燥熱。

(中醫)中暑陽證病患 蔣女士:「 偏頭痛 這邊(肩膀)就很緊。」

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家醫科主任 鄭宜哲:「 通常這叫「陽暑」(中暑陽證),為什麼會口乾舌燥,因為他(病患)流了太多的汗。」

陽暑病患,刮痧有療效。

聲音中醫師 鄭宜哲:「 從風池(穴) 風池本身就是一個,舒風解熱的穴道,輕輕地刮個幾下,很明顯跟對側比起來 它是偏紅的,她大概就是真的有(陽證)中暑。」

一般人以為的「中暑」,其實和中醫理論、並不相同。

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家醫科主任 鄭宜哲:「 我們現在講的這個「中暑」,事實上是中醫的名詞,其實它跟西醫的熱衰竭,還有一大段程度的差異 。」

中醫的中暑,分為陽證和陰證2種。35歲的張小姐,雖然中暑了,但她屬於「陰證」患者。

(中醫)中暑陰證病患 張小姐:「進出辦公的場所,就會比較容易有冷熱的溫差, 四肢痠痛 比較沉重的感覺。」

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師 馮紀新:「陰暑(病患)是因為現代的環境,冷氣比較多,然後冷飲也比較多,久而久之我們的排汗能力比較差,所以(體內)熱沒有辦法真正代謝出來,類似於像中暑的一種情形,不管是頭重、怕熱、口渴、晚上睡不著,全身痠痛等等。」

陽暑病患、多為夏季烈日工作的勞力民眾,而陰暑病患、以冷氣房和攝取過多的冰冷飲料者為主。兩者症狀相似,但最大不同點,陰暑患者不流汗,也不適宜吃清熱退火的食物。

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家醫科主任 鄭宜哲:「陽暑(病患)的脈(象),因為是熱氣灌到你身體裡面去,所以你的脈可能是宏大,就是很有力,跳得很快、很亢奮,甚至心臟會心悸的,但是陰暑(病患)他剛好倒過來,脈是偏沉的,因為它(熱氣)是,被逼到(身體)裡面,從脈象來看,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

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師 馮紀新:「 陰暑的話你反而是要,提升自己運動習慣,心肺功能,你反而不是要喝冰涼的,反而是要喝熱水或是溫水,讓自己的熱,可以慢慢地排出來。」

初判是否中暑,中醫師傳授簡單方法。

聲音中醫師 馮紀新:「快速這樣捏一下(印堂) 有(變紅),可以在印堂或是在合谷(穴)地方,捏一下 如果有熱、有紅的話,大部分就是有中暑的可能性了。」

坊間錯誤的解暑方法,像是猛灌冰水和冷飲、冷氣直吹、急速洗冷水澡,對於陰暑病患,只會讓病情加重。不論陰暑或陽暑,民眾覺得不適,最好還是看醫生,配合刮痧和正確食療,盡早遠離中暑症狀。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健康從"齒"開始 牙科義診溫柔守護植物人
搶救先天心臟病女童 慈善醫療雙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