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四成有「吞嚥障礙」!新療法有效改善症狀!

實習記者吳孟諶/綜合報導

許多長輩有咀嚼困難等問題,中風、失智的比率則更高,專家表示,若自知吞嚥困難,影響進食,應迅速就醫,簡單復健,就能改善吞嚥困難;若病症嚴重,也無須擔心,近期研究發現,「重覆性經顱磁刺激」(rTMS)能讓中風病患恢復自主進食功能。

約1成社區長輩有咀嚼吞嚥困難。(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約1成社區長輩有咀嚼吞嚥困難。(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一名左小腦中風患者出院後仍有吞嚥障礙,連食用豆花、布丁,皆無法咀嚼,只能透過吞食,因營養不良,只能插鼻胃管;在醫師評估下,接受「重覆性經顱磁刺激」,經10次訓練與醫治,能食用乾飯,數月後順利移除鼻胃管。

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會昨舉辦實體醫學研討會,理事長王亭貴表示,國外研究數據顯示,約1成社區長輩有咀嚼吞嚥困難,但常因衛教及認知不足,不少人會在用餐時被嗆到,呈現吸入性肺炎,緊急就醫,才發現自身咀嚼功能有異。另外,統計發現,4成中風患者、5成失智患者有相當程度的咀嚼功能異常;王亭貴表示,台灣在咀嚼吞嚥醫學的領域,還有加強空間,也需加強國民的衛教觀念;呼籲民眾在早期吞嚥障礙時,盡速就醫,藉由簡易復健,就能降低後續嚴重咀嚼吞嚥障礙的危險。台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蕭明彥指出,環咽肌是控制食團進入食道的入口,為預防食物逆流形成嗆傷的關鍵結構,若吞嚥困難,能先考慮施打肉毒桿菌,或藉由球囊擴張術,改善病症。蕭明彥解釋,如果是神經性狀況,使神經無法放鬆,則施以肉毒桿菌治療;若是放射性治療的後遺症,使肌肉纖維化,則能藉由球囊擴張術改善症狀。台北榮總神經復健科主任蔡泊意指出,若因腦部受損,合併吞嚥功能障礙,通常與口部咀嚼動作、咽部反射性吞嚥能力受損相關,吞嚥功能的復原相對困難;臨床研究得知,「重覆性經顱磁刺激」能活化大腦組織,持續修復吞嚥功能。蔡泊意表示,「重覆性經顱磁刺激」是以高穿透力的磁場活化殘存或正常區域,達到活化細胞與神經,替代壞死區域的性能,使功能得以復原,這就是神經調控(重塑)的原理,直接活化腦部掌管吞咽功能的控制中心。

一項多國、多中心的大型臨床研究發現,「重覆性經顱磁刺激」能在隨時進行醫治,效果明顯且不易消退。王亭貴表示,這項治療屬自費醫療,單次費用約1千5到3千,要至少執行7次。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會秘書長蕭明彥醫師表示,多數研究顯示重覆性經顱磁刺激有助於治療憂鬱症與中風症狀,但治療吞嚥障礙的效果有待考證;至於肉毒桿菌或球囊擴張術皆屬一種治療方式,並不適用於所有患者,應經由醫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