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機率與冬季一樣! 醫師:夏季出汗量大、空調造成溫差過大、水分過度流失為夏季發生腦中風主因

蔡庭語/綜合報導

又來到了暑期的炎炎盛夏,近日超過30度的高溫,不只讓中暑的案例大增,同時也造成腦中風事件頻發最高溫時更達 35 度以上,隨著全球暖化,數字更是年年創新高!

前陣子鴻海前發言人丁祈安因腦溢血離世,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日前也傳出用膳時因出血性腦中風緊急開刀,不久後又聽聞淡水「阿婆鐵蛋」創辦人楊碧雲因腦中風不幸離世的消息,今日再聞昨日民進黨立委余天中風住進台北榮總。

大部分人可能會認為「中風」是「冬天的疾病」。冬天因為天氣冷,的確容易讓血管收縮而導致中風,但其實夏天的中風機率,是跟冬天一樣高的。醫師提醒,導致腦中風的主因是血壓控制不當,那麼高溫又會對血壓有什麼影響?夏天該如何降低腦中風的風險?一起來聽醫師詳細解說!

夏季出汗量大、空調造成溫差過大、水分過度流失為夏季發生腦中風主因

林新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志豪曾受訪指出,夏天發生腦中風的主因有兩點,首先,夏天高溫讓出汗量增多,若沒有補充水分,就容易出現脫水的情形,讓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塞的機率也相對增加;另外,由於在大熱天下,大家習慣開冷氣,甚至把空調溫度越調越低,若頻繁進出冷氣房,就容易使血管一下收縮、一下擴張,導致血壓浮動程度大,如此一來,腦中風的頻率也跟著增加。

至於在發生腦中風之前,是否有跡可循?很多人常常在流汗之後會覺得頭暈,其實很有可能就是血液太過濃稠的警訊,甚至已經有「小中風」的症狀。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志明也曾受訪表示,在發生嚴重腦缺血中風之前,如頭暈、走路不穩、講話不清楚;不過,由於發作時間短暫,通常只會持續幾分鐘,不會超過1個小時,因此讓許多病人以為只是中暑或太累而沒有注意,但其實小中風之後的再中風機率特別高,可以對照自己的「中風風險評估表」來看,避免自己出現大中風,卻沒有辦法第一時間了解警訊。

中風風險評估表:ABCD2
ABCD2評分是一個常用於評估「短暫性缺血中風」(俗稱小中風)的人,在2天內再次中風的機率評分表。

總分最高7分,大於6分的再次中風風險為8%,小於4分風險為1%,而再次中風的死亡機率會2倍、2倍的疊加,腦中風學會建議,如果分數大於3分或並非第1次發作,應立即入院接受神經內科治療。

中風以缺血性中風為大宗,大約占了70~80%的比例,也就是腦部血管出現血栓擋住血液通過造成的缺血,而一般認知中的小中風是「暫時性缺血」,占了缺血性中風的30%,症狀大概只會持續5~20分鐘,不舒服的感覺也能在24小時內恢復,所以被認為應該不會對大腦有太多的損傷。但是大腦是非常精細的器官,暫時性缺血就可能造成部分的腦細胞壞死,而且發生症狀的時候,沒辦法確認缺血的大腦區域,也不能判斷是大血管、還是微血管的受損,就算只是暫時性的,也不能覺得只是「小」事。

單側、少部分是雙側的手腳或臉部突然發麻、無力出現口齒不清的現象微笑的時候,無法牽動臉部的肌肉,造成歪斜講話的時候,突然覺得腦袋不清、聽不懂別人說什麼單眼或雙眼的視力模糊走路時突然性的暈眩、頭痛原本開車或騎車技術沒問題,但在轉彎、或是倒車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會判斷失準性格突然變得很暴躁、記憶力下降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曾受訪指出,發生腦中風的時間並沒有特定季節,最主要的關鍵還是來自高血壓的控制是否妥當,尤其是三高族群要特別當心。除了三高患者之外,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志明醫師也表示,某些疾病患者,如心臟病、屬於腦中風高危險族群,例如心臟病、患有血管炎、紅斑性天狼瘡、敗血症、白血病(血癌)等疾病的患者也應提高警覺。另外,平常的飲食、生活習慣也會影響血管健康,林志明醫師指出,長期偏好食用多鹽鹹食如醬瓜,以及高油、高脂肪、高熱量食物,以及抽菸、酗酒者,也容易罹患腦中風。

神經內科醫:注意7點日常生活習慣預防夏季腦中風

前楊梅天成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官生華曾撰文指出,夏季發生腦中風的原因,主要是天氣熱造成的身體水分過度流失,以及空調所造成的冷熱溫差太大,具體需要注意的日常生活事項如下:

定時補充水分:除了感到口渴時要立即補充水分之外,由於老年人因口渴感覺較遲鈍,常不知不覺流失過多水分,建議老年人在夏天要養成定時喝水的習慣,每1-2小時要喝半杯至一杯水。

流汗時馬上補充水分:當天氣熱時,即使沒有流汗,身體也會因皮膚表面和呼吸水分蒸發而流失一定量的水分,感覺到流汗時,身體流失的水分更可觀,因此當環境過熱,或是當運動、工作時流汗,一定要趕快補充水分。

就寢前、起床後喝一杯水:入睡後,皮膚表面和呼吸會持續讓身體散失水分,建議入睡前先喝一杯水,避免入睡後水分散失,造成體液不足,可在床頭擺一組水壺及茶杯,即使半夜起床,也可以隨時補充水分;另外,早上起床時也要趕快喝一杯水,補充睡覺時散失的水分。

避免在過熱環境下:注意日常起居是否通風、保持涼爽,若氣溫過高,要借助電風扇或冷氣保持環境涼爽;另外,正午前後兩小時要避免到戶外活動。

運動宜在清晨、傍晚:規律的運動習慣可以預防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及動脈硬化等疾病,而這些疾病都是引發腦中風的因素;不過需注意,由於在天氣過熱的情況下運動,會造成水分過度散失,反而更容易腦中風,建議選擇清晨或傍晚運動,氣溫較為涼爽。

空調宜適度:夏天使用空調可以避免環境過熱所引起的水分散失,不過若空調溫度太低,會造成體內血管過度收縮,反而容易造成腦中風。建議空調溫度介於攝氏26-28度為宜;若是從很熱的環境中回到室內,可以先吹一陣子電風扇,稍微涼快之後再開空調,避免溫差太過劇烈。另外,空調的出風口不宜直接對著身體吹。

避免各種感染症:夏天有許多感染症,若不慎罹患感染症,感染症所造成的發炎反應會使血液更容易凝集而產生血栓,進而增加腦中風的機率。平時應保持居家清潔,避免蚊蠅孳生而傳染登革熱、腸胃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