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齡員工翻轉職場!打造友善職場留住資深 人才永續

大缺工時代,尤其不少傳產業,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去,甚至常遇到來一天就離職不做了,能留住資深員工成為重要的課題。因此不少企業為了讓員工的工作更加方便、省時以及安全,增加不少輔具,或是在公司政策上,解決不同年齡層員工的需求,用家的概念,成功讓員工繼續留任。只是儘管大齡員工留下了,政府也有相關補助,有企業也提到,他們要求穩定,反而就缺乏繼續發展的競爭力。

圖/TVBS
圖/TVBS

反覆做著同樣的動作,確認這塊硬梆梆的零件,能好好的密合。

這個工作叫鏟花,他每天一上工就是在做這個。

科技工業資深員工黃有清:「一整天在那邊最不舒服,對腰啊,因為如果那工作臺高度,沒辦法用到一個適當的高度啊,那我們要長期如果彎腰啊,因為鏟花要長期彎著腰去做,要調整到適當的高度。」

在這裡工作了17年,今年47歲,已經算是中高齡勞工,一直反覆同樣的姿勢,身體負荷不了了,現在全得靠這些輔助工具,工作起來才能舒服些,而且遇上類似的問題還有他。

科技工業重機一股股長彭文聰:「早期的話它屬於指針式的,比較容易造成說作業者的一個判讀,因在量測上的話有指針的角度啊,以及一些顯示的問題,比較容易會有誤判,然後精準度的話因為這個是機密機械,它精準度就會有一些誤差的話,會造成後續的一些問題發生。」

舊式測量儀器又小又精細,眼力久而久之也開始受到影響,靠新的輔具,數位電子深度卡尺,果然一放上去,螢幕直接告訴你正確數字。

精密儀器真的不能容許一丁點誤差,這一家科技工業公司目前約150名員工、平均41歲,以前職缺很快可以找到人,現在平均得要花6到8個月才能補足,年輕人幾乎不願意來,儘管公司裡,最年輕的還是有22歲的小鮮肉,但其實大部分還是資深員工。

科技工業重機一股股長彭文聰:「現在的年輕人比較趨向於我要短時間的投入,然後獲得比較快速的一個成果,可是在這種產業的話,它屬於早期就是人家所謂的黑手,所以這個行業的話,他要投入的時間跟學習就要很長的一個投資,可是現在年輕人,可能就比較不能接受這一個點,所以這個就是現在時代的變遷上的差異。」

科技工業經理室資深經理林哲緯:「其實這個都會帶來工作職業傷害,因為你看得到的都是一些比較高荷重、高勞力的東西,那你沒有這些輔助機具在輔導的話,在協助的話其實常常會受傷,那我們也必須要適時的去關心這些勞工的一些想法,心態會不會因為這樣受到改變,我們是走在比較傳統跟創新,兩方面並進的一個企業,所以我們除了這種傳產的一個工作以外,我們也有另外的一些數位開發。」

圖/TVBS
圖/TVBS

對公司來說,資深員工是他們的寶,但總有一天都會退休,面臨大缺工時代攸關公司的致命性問題,除了他們靠輔助運用外,有的重視產線優化。

國產汽車工廠花了1年的時間把部分的產線自動化,讓員工們在工作上可以更加迅速,甚至更好上手,因為以前光是要來回拿零件,一整天下來在廠區至少要走2公里,簡化工作內容,也更容易招募新血。

汽車工廠員工林煥彩:「我18歲就進來公司,然後現在已經過了34年,然後我以前進來的時候,那個都是以人工搬運,現在改為那個自動化,之前人工搬運的時候,這個手腳,幾乎肩膀都會受傷。」

因為得要負重還有切割,工作都有潛在的風險,為此大家腦力激盪,從過往經驗中找到更好工作方式。

汽車工廠員工許慧龍:「那個塑膠有118公斤,那大概需要三個人去搬運,然後我們就照這個格式,這樣子去切割,很容易就使用去切割,手也不容易造成割傷。」

汽車工廠技術長劉國源:「第一個的話就是說手的話,他可以直接拿起來就是這樣子,然後再來的話兩邊的那個物料的話,剛好是符合一臺車的那個數量作業,這個改善的部分第一個就是說,讓作業的人員可以很安全,再來的話個數管理,我們也不會浪費這個版件在那個物料夾檯上,然後放了一大堆。」

TVBS記者謝宜倫:「台灣現在已經進入了超高齡化社會,尤其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將來到了20%,而且根據統計111年中高齡的勞動人口,45歲到64歲是來到了457萬,而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更是來到了38.2萬,比起101年增加了80萬人。」

嘉義就業中心主任李奇玟:「勞動人口大概有五個裡面,大概就有一個是高齡者,那在活化中高齡的勞動力這一塊,是現今很重要的一個議題,那勞動部在109年訂定了中高齡專法,那致力在協助就是中高齡的就業,留用還有企業聘僱的意願。」

為此政府一直以來都有各項政策,台灣社會正面臨的是高齡化衝擊,但整體的勞參率在55歲後,跟其他國家相比出現差異,勞工過早離開就業市場也導致缺工加劇,讓他們願意繼續留在公司,就要讓同仁在工作家庭健康之間取得平衡。

汽車工業副總:「自己的公司當作一個家,那我們也希望所有的同仁把這個公司當作一個家庭來看,那家庭裡面當然要去考慮不同年齡層,它的一個不同的需要,20年前就已經開始建立我們的幼兒園了,那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那這些事實上都是一個比較全面的思考,那基本的概念就是因為這是一個大家的家庭,那方法都是大家一起想的,那我們就想怎麼樣去照顧家庭裡面,每一個年齡層的一個需求。」

圖/TVBS
圖/TVBS

只是留任率高、公司平均年齡高都是一個警訊,有的業者進用了不少銀髮族員工後,確實他們有耐心是很多工作都需要的,卻跟企業未來發展相牴觸。

飲品創辦人林益慶:「銀髮族員工的成本越來越高,就是他的身體的負荷,或者是臨時請假,包括他們的整個生涯的發展,其實和年輕人完全是不一樣,所以我們到了一定的時間的時候,我們就沒有辦法再持續的進用,其實是因為成本經營成本太高,所以我們覺得說基本上銀髮族,他們的特性是非常適合,因為我認為這是勞動力的剩餘價值可以創造更多的可能性,那我們也很想,我覺得這好像是一個企業品牌發展品牌有點社會責任,想要朝這個正向的發展,但是他到了一個到一個臨界值的時候,我認為它變成了一個成本。」

「有一好就沒有兩好」,熟齡人力二度就業確實是最穩固的力量,面對得要進步的企業文化發展,相對求穩定的大齡員工,如何激勵出有競爭力成為考驗。

更多 TVBS 報導
北漂男嘆買不起房!長輩怒嗆「沒錢才愛靠X」:台灣有錢人很多
同儕影響無國界!社群媒體「挑戰」害命 死者家屬狀告平台
日本物價高漲年輕人不願外食 冷凍食品銷售額翻7倍
日本行動支付「PayPay」故障 年輕人崩潰:什麼都不能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