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剝離 獨創大林術式救命

大林慈院近年來,高成功率的主動脈剝離手術,不但在雲嘉南地區、創下好口碑,加上這一年多來、實施的創新手術「大林術式」,更成為病患和家屬的希望。一名70多歲的老先生,在年初突然身體不適,送醫急救發現是主動脈剝離,但醫師不敢開刀,轉送往大林慈院,立即安排「大林術式」救治,成功從鬼門關前,救回老先生的性命。

主動脈剝離病患 聶先生:「(發病)那天就是很奇怪,有點大小便失禁了,我自己都沒感覺,呼吸困難 會喘 胸悶。」

聶太太 :「我嚇得有點發抖,所以我就拿血壓計給他量,然後就量不到(血壓),(先生)身體都是冰冰的,我就很緊張 就趕快打119,然後醫院也是給他馬上檢查,主動脈剝離很嚴重 要馬上手術,他說他們的醫生因為很忙,沒有辦法馬上手術,就幫我們轉慈濟(大林慈院)。」

大林慈院心臟外科主任 張兼華:「就是趕緊安排緊急的手術,以他(聶先生)的情況,我們就是用大林術式的方法去做。」

主動脈剝離,比心肌梗塞和中風、更可怕,超過40%的發病患者,在被送到醫院前,已經死亡。

大林慈院心臟外科醫師 鄭伊佐:「會造成病人猝死的風險,對於急性的甲型主動脈剝離,都建議在24小時內,要緊急做手術 通常是越快越好。」

若以水管比喻血管,高血壓病患,像水管內的水壓升高,長期下來,水管更容易耗損被沖破,水壓一旦沖破水管,如同「主動脈剝離」。

另外,罹患血管瘤病患,像是聶先生。

如同水管內有一個障礙物,當水流過這裡、就會加壓,久而久之,這個地方就可能破裂,這也是血管瘤病患,容易動脈剝離的原因。

還有,遺傳、先天性血管發育不良、抽菸、喝酒和老化,也是高危險因子。

主動脈剝離病患,每多1個小時,死亡率增加1%。由於手術風險極高,很多醫師不願冒醫療風險、為病人開刀,但大林心臟外科團隊,不放棄任何希望。

大林慈院心臟外科主任 張兼華:「你該正常的作息 你該運動,你都照正常,但是你不要突然間去搬很重的(物品)。」

手術半年後,聶先生幾乎完全康復,他說第2次生命、從此刻的74歲開始。

主動脈剝離病患 聶先生:「(術後)現在我都很好了,(運動)來回要1個小時的時間,吃東西也正常了,跟以前沒有發作(主動脈剝離)前,都是覺得(復原)差不多了,自己就去多做一些好事 幫助別人,讓自己過得比較快樂,因為好不容易救回來了。」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陳瑞斌鋼琴獨奏 東西方曲目兼容並蓄
樂活福氣我的包 花蓮長照動手健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