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衛地球 NASA「飛鏢任務」結果明揭曉 教育電台先解密

太空船「飛鏢」撞擊小行星前的模擬情景( 照片取材自NASA官網 )
太空船「飛鏢」撞擊小行星前的模擬情景( 照片取材自NASA官網 )

還記得好萊塢的災難電影像是《世界末日》、《彗星撞地球》嗎?電影敘述人類如何化解小行星、彗星撞上地球可能引發的致命性災難,但現實生活中,這正是NASA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正在進行的實驗任務,臺灣時間明天清晨(27號)7點14分,一艘名叫「飛鏢」的太空船,將高速撞上一顆小行星,想驗證人類若主動去撞小行星,所帶來小行星角度、運行的變化。在這項太空實驗的前一天,教育電臺特別為您訪問到臺大物理系及天文所教授孫維新,帶我們深入認識這項太空任務與它的意義。

 

臺大物理系及天文所教授孫維新為教育電臺的聽眾朋友深入說明,這個任務的全名是「雙小行星軌道轉向測試」(DART),剛好縮寫就是dart「飛鏢」,所以任務中的太空船就叫「飛鏢」,去年(2021年)11月24號發射,在太空中飛行將近10個月,將在美東時間9月26號晚上7點14分,以2萬4千公里的時速,撞上在太陽系中互相環繞的雙小行星「迪迪莫斯」(Didymos)和「迪莫佛斯」(Dimorphos)中的「迪莫佛斯」。NASA把「飛鏢」太空船當作動能武器,和小行星「迪莫佛斯」正面對撞,看這一撞會如何,而在對撞前,「飛鏢」太空船會先釋放出義大利製的立方衛星「立吉亞」,好蒐集對撞之後需要蒐集的資訊。

 

在太陽系中,「迪迪莫斯」和「迪莫佛斯」互相環繞運轉,其實對地球並不構成威脅,為什麼NASA要用太空船去撞小行星「迪莫佛斯」呢?孫維新教授深入解說,這兩個天體「迪迪莫斯」大小約為800公尺立方體,「迪莫佛斯」只有160公尺立方體、50億公斤,雖然都不大,但「飛鏢」太空船更小,像是個方形的箱子,大小不過1.3公尺、500公斤重,用這麼小的太空船去撞160公尺的小行星,就像是沙粒撞到人,產生的速度變化微乎其微,但若在一個「雙星系統」中,若其中一顆的速度變慢,兩者的繞行軌道就會縮小,彼此更為接近,而這個變化是天文學家能測量出來的,因此NASA想知道,這一撞會帶來什麼影響,這個方法是否能成為將來為地球避難的方法之一。

 

更深入的精彩解說,孫維新教授會在NASA這項實驗結束後,接受教育電臺節目《新科技大未來》的專訪,節目將於9月28號早上11點05分播出,歡迎對熱騰騰太空新知有興趣的朋友,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