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曾痛求「兩條線」!美女醫師陳菁徽歷經流產、試管,終於成為「三寶媽」

婦產科名醫也飽受「不孕症」折磨! 人稱「美女醫師」的陳菁徽曾歷經三度流產、試管療程,還差點摘掉子宮,終於在40歲成為「三寶媽」。近日,她籌組「全女醫」生殖中心,陪伴不孕患者走過痛苦求子路。

婦產科醫師面臨流產之痛,能夠比一般人更堅強嗎?

今年41歲的陳菁徽是名婦產科醫師,亮麗外型和風趣談吐,讓她成為各大健康醫學節目的熟面孔。

兩年前,她創立臉書粉專「二條線閨蜜」,透過趣味橫生的筆風,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與醫療知識,在網路上收穫近萬名粉絲,儼然已是台灣婦科界的KOL。

如今,陳菁徽決定卸下北醫附醫生殖醫學科副主任,轉而帶領一群專注生殖醫學的女醫,繼續為台灣的生育大計而努力。

今年3月,陳菁徽創立全台首間全部為女性所組成的生殖醫療團隊「宜蘊生殖醫學中心」,成為長期「陽盛陰衰」的醫界新「嬌」點。

外界鮮少知道的是,從婦產科醫師,轉而投入「生殖醫療」,並非陳菁徽早早規劃好的道路。背後原因是源於陳菁徽親身經歷的痛。

與病患一起落淚的那一天

時間回到七年前。當時正在攻讀碩士、博士雙學位陳菁徽,突然意識到,34歲的自己,已落在懷孕黃金期的尾聲,再不快點「趕進度」,恐怕將錯過卵子的最佳受孕期。

開始備孕後,很快就生了第一胎,卻沒想到,正當陳菁徽趁勝追擊,懷上第二胎時,上天竟向她開了一個玩笑。

一日看診前,陳菁徽便抽空為自己照了超音波,卻看到畫面中是一顆萎縮、沒了心跳的死胎。她難以置信,不斷自問「怎麼會、為什麼是我?」

若是發生在旁人身上,陳菁徽總會小心措辭,或是以含蓄的說詞來鼓勵病人,「但當我自己面對超音波畫面時,我卻沒辦法對自己說出任何安慰的話。」

那日,一名流產患者在診間難過哽咽,陳菁徽一面安慰對方、也透露自己同樣有流產之苦,淚水當場失控潰堤。

為了能夠順利懷上二寶,自那年起,陳菁徽更積極投入「不孕症」研究,展開人工生殖療程,親自走過一遭當病人的感受。

僅為情境配圖。張智傑攝
僅為情境配圖。張智傑攝

僅為情境配圖。張智傑攝

三度流產,「已做好拿子宮準備」

37歲那年,憑藉人工生殖的技術助攻,陳菁徽成功懷上二寶。但就在她想再拚第三胎時,又再度卡關。

準備懷第三胎期間,陳菁徽又經歷兩次流產惡夢,其中一次竟然還是「葡萄胎」,讓她一度掙扎要把子宮拿掉。

所謂「葡萄胎」,是一種異常胚胎,不僅無法成長為胎兒,還會造成胎盤發育過多絨毛組織,形成如「葡萄粒」般的水泡,充滿整個子宮。由於子宮會異常變大、變軟,因此在進行流產手術時,容易大量出血,造成孕婦生命危險。

「我在術前就跟醫師說,如果出血太多,就把我的子宮拿掉,」回憶起來,陳菁徽仍餘悸猶存。

自從葡萄胎流產後,陳菁徽一度很害怕「懷孕」。儘管知道高齡產婦的流產機率高,仍對每一次備孕懷有期待,但這次流產,讓她很擔心流產會成為常態。

介於「想生孩子」與「害怕懷孕」兩者間的矛盾,曾讓她身心俱疲。當下,陳菁徽決定先「凍卵」,等待自己日後身心調整,還有機會透過人工生殖懷上「三寶」。

幸運的是,在等待期間,就自然懷上第三胎,在去年、以40歲高齡順利生下孩子,正式成為「三寶媽」。

僅為情境配圖。Unsplash by freestocks
僅為情境配圖。Unsplash by freestocks

僅為情境配圖。Unsplash by freestocks

同理病人:我和你一樣痛過!

走過人工受孕、凍卵、試管嬰兒、三次流產,幾乎體驗過人工生殖的每一項療程,陳菁徽將親身經歷的失落、興奮、緊張、苦痛,變成能同理病人的珍貴養分。

「籌組全女醫的生殖中心,就是發現,不孕患者內心曲折的情緒,更需要女性善於溝通和同理心的特質,」陳菁徽指出。

「我們的醫師團隊、護理團隊、技術團隊,都有經歷生殖醫療的過來人,」陳菁徽表示,生殖療程的特殊之處,就在於這不僅僅只是開藥、開刀,團隊還需要深入瞭解患者需求,在心理上給與陪伴,助其建立能長期抗戰的支撐系統。

「我希望能陪伴每位病人經歷驗孕二條線的狂喜、流產時的掉淚、生育壓力的爭吵、公婆關係的緊繃;無論最後結果是一起經歷擁抱歡呼,或拿紙拭淚。那都是我每日繼續工作的養分與動力。」陳菁徽在臉書粉專「二條線閨蜜」的頁面上如此寫下。

邁向晚婚晚育的世代,生育路上都可能如同陳菁徽一樣,碰到種種難關,如何讓每個新生命都能平安來這世界報到,值得更多關注。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