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攝影結果怎麼看? 一張圖告訴你
癌症連續34年居國人10大死因首位,此現象也反映在藥品銷售額上,有項統計顯示,乳癌標靶藥「賀癌平」去年狂銷逾24億元,蟬聯國內暢銷藥品首位,且賣得最好的前10名藥品中,半數是癌症用藥。臺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外科臨床助理教授王明暘,接受《好健康》雜誌諮詢時指出,乳癌是女性最危險的敵人,在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排行榜上,它是第1位;乳癌的發生也許不易預防,但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是相當高的。
45歲至55歲 乳癌好發年齡
台灣女性乳癌好發年紀比西方人早10年,發生高峰約在45歲至55歲之間,且60%的乳癌發生在停經前,西方人則是60%的乳癌發生在停經後,和台灣的情形剛好相反。
所以目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推動45歲至69歲女性,及40至44歲有乳癌家族史(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者,每兩年做一次乳房攝影檢查。衛福部之所以建議做乳房攝影檢查而非乳房超音波,並訂定這樣的年齡層,是因為有醫學研究數據支持。
但要提醒的是,乳房攝影檢查也不是百分之百揪得出乳癌,約20%已診斷罹患乳癌的患者,乳房攝影檢查報告並沒有看到病灶,這是因為乳房攝影檢查還是可能有死角,若乳房組織比較緻密,在X光下看起來較偏白,而腫瘤組織也是偏白,要在白的背景裡發現腫瘤,就比較困難。一般而言,年輕的乳房比較緻密,年長的脂肪比較多,脂肪組織在攝影下是黑的,腫瘤是白的,就比較容易發現腫瘤。
乳房攝影與乳房超音波應相輔相成
其實乳房超音波檢查也是診斷乳癌的工具,但檢查過程影像是動態的,是否能揪出乳癌,牽涉到檢查者的技術、判讀,跟操作者有很大的關係,所以用乳房超音波篩檢乳癌的研究比較缺乏,目前用乳房超音波來篩檢乳癌的數據還不夠多。但對於乳房組織比較緻密的人,乳房超音波還是具有優勢,且乳房超音波較能看出腫塊,乳房攝影則是容易看出鈣化點。所以就篩檢而言,乳房超音波與乳房攝影檢查應該相輔相成,建議可以每年做一次乳房超音波,兩年做一次乳房攝影檢查。
痛不痛?見仁見智
接受乳房攝影檢查時,必須脫去上半身的衣物,將乳房放在儀器上,由壓迫板緊壓乳房約5至10秒,壓迫板會由乳房上下方夾一次,左右再夾一次。將乳房壓扁的目的是為了要把乳房組織「攤平」,看清楚組織密度,小腫瘤也比較不會被較厚的正常組織遮掩。壓扁的過程中,有些人會覺得很痛,但有些人卻覺得還好,所以見仁見智,建議民眾不要因為怕痛就不受檢,因小失大。
乳房攝影檢查報告怎解讀?
乳房攝影檢查通常是由技術員操作,然後由放射科醫師判讀影像、打報告,之後再由乳房專科醫師跟受檢者解釋報告的結果,也有醫院是由放射科醫師解釋。乳房攝影檢查報告,會用0-5的數字做分類,這不是癌症的分期,只是報告的分類,所以民眾若看到數字先別緊張。各數字代表的意義如下,若民眾是參加篩檢拿到報告,結果是0、3、4、5者,就要到醫院就醫進一步檢查或追蹤。
乳房攝影檢查報告結果
那麼要如何才能早期發現呢?自我檢查摸到腫塊,往往已經太晚了,必須靠儀器檢查,而乳房攝影檢查就是一大利器,它是最容易早期發現乳管內原位癌的檢查,原位癌是最早期的乳癌,5年存活率幾乎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