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燕鷗生態 澎湖加裝監測系統

澎湖群島位處於東亞候鳥遷徙路線的中繼站,每年4至9月是保育類夏候鳥燕鷗造訪澎湖的時期,近年跳島欣賞成群飛舞的燕鷗,更是夏天最夯的遊程之一。而這群從南方遷移而來的燕鷗除了棲息之外,也在澎湖下蛋繁殖。因此政府持續投入資源並與澎湖縣野鳥學會合作,於棲地裝設監測系統,好進一步了解燕鷗的基礎生物資料。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呼籲,燕鷗屬於保育類鳥類,目前也已相繼在各無人島裝置包括每30秒定時拍1張照片的縮時攝影機等20餘組監測系統,請民眾切勿登島並因騷擾燕鷗而觸法。

澎湖無人島由於孤懸海上,人類干擾較少,因此成為燕鷗的天堂,常見的種類有紅燕鷗、蒼燕鷗、小燕鷗、白眉燕鷗、玄燕鷗與鳳頭燕鷗6種。每年夏季光在貓嶼海鳥保護區繁殖的燕鷗超過萬隻以上。而北海的雞善嶼、錠鉤嶼和小白沙嶼因玄武岩景觀秀麗,於1992年公告為「玄武岩自然保留區」,也間接成為燕鷗棲地之一。

今年持續啟動「澎湖燕鷗族群監測計畫」,便是希望透過基礎生態調查研究和巢位監測,進一步了解燕鷗行為與生態和族群狀況,並以過去累積的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取得更可靠的資料,好提出更具體有效的保護辦法,也讓民眾更了解及欣賞燕鷗,進而珍惜這寶貴的生物資源。

農漁局提醒,澎湖正處於觀光旅遊旺季,水域遊憩活動興盛,燕鷗也是熱門行程之一,提醒民眾於觀賞燕鷗時,請勿餵食、撿取鳥蛋及擅自進入保護區,以免觸犯野生動物保育法及文化資產保存法等規範,亦避免驚擾到燕鷗繁衍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