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研究:沒有「三八基隆大屠殺」

最近幾年,關於二二八事件的說詞,擴張到三月八日,聲稱「國軍整編21師在三月八日登陸基隆,從軍艦進入碼頭開始,就無差別對港口、市區發動無差別大屠殺,血流成河,甚至染紅港口」。政治人物開始舉行所謂的紀念會、追思會,似乎這一切已是歷史事實。然而,較新的二二八研究則反駁這種說法,國軍整編21師是在3月9日登岸的,至於為何論述者要變造歷史?一切都是政治盤算。

由中研院二二八研究增補小組所主持,在3月1日於政治大學舉行的「臺灣戰後七連翘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了許多重要的二二八學術論文,其中對於國軍整編21師登陸前後的台灣局勢,以及軍隊登陸後的經歷,有相當詳細的調查。崑山科技大學兼任講師楊晨光表示,目前流行的三月八日基隆屠殺說法,源自於整編21師副官處長何聘儒,在文革時期的回憶書《蔣軍鎮歷台灣人民起義紀實》,以及二二八參與者之一的林木順《台灣二月革命記》的描述,其間的內容雖然寫得血腥殘酷,但經不起檢驗。

根據楊晨光的研究,在整編21師抵台之前,駐留台灣的國軍非常少,總數僅2.6萬人,這些部隊要防守機關、車站、機場、工廠、倉庫等地,據點太多,平均每個防衛點只能有20~30名兵力,實在是備多力分、戰力薄弱,這導致秩序失控時,根本無力平亂。 當二月二十八日事件擴大後,各地都發生佔領政府機關、警察局,搶奪軍械庫的暴亂,之所以如此快速,與在光復之後,許多左派人物已在台灣成立報章雜誌,用針砭時政的名義,收集對政府不滿的成員,當天馬茶房前緝私衝突,並且發生群眾在行政長官公署抗議後,中共台灣省工作委員會就立即趁機煽動群眾,擴大暴亂。

當事件持續一個星期左右,到3月5日時,國府主席蔣中正決定派一個師的部隊回防台灣鎮守,3月6日,他指派整編21師劉雨卿集合部隊。3月7日,先遣部隊438團先前往台灣,餘部則在完成準備後再趕赴。據當時的報導,主要是搭乘中字艦102、103號。

但是438團的人數仍然太多,因此決定先派少量的憲兵(21團、第4團各1個營)搭乘民用海平輪前往,而他們抵達基隆的時間是3月8日下午5點。

另要知道的是,在憲兵登陸前不久,基隆曾經發生武裝群眾試圖攻打基隆要塞的事。根據基隆要塞司令史宏熹日後的報告,3月8日下午2點左右,大約200多名武裝群眾(史氏的報告是寫「暴民」)聯合進攻要塞,之後遭擊斃9人後退兵。

按英國駐淡水領事報告,英商怡和洋行的Mr.Clark所述,下午2點發生連續的槍聲,經查證後得知,是要塞士兵對無人街道進行威嚇射擊,以避免群眾再次接近要塞。在該事件平息後,2個憲兵營幾乎沒有受抵控的情況進入碼頭,總數大約2000人。至於438團的其他部隊,直到3月9日晚間才完整抵達。

群眾攻打要塞的時序在先,而2個憲兵營登陸的時序在後,若是真實呈現,就無法將戰死於基隆要塞的9名「烈士」歸因在「國府派兵屠殺」了,因此何聘儒、林木順在自己版本的故事,就把21師的派兵時間給挪前到3月5日,以符合從上海出發抵達基隆的時間,這才是歷史真相。

論文指出,21師在登陸後並未以屠殺代替戰果,事實上,21師的戰報相當少,連「被2枚手榴彈攻擊」此等小事也慎重的列入戡亂戰報中,可見此時並無重大衝突可記述。

論文最後結論寫道,要釐清二二八事件的真相,必須以客觀科學的方式,對各種來源的資料做詳細的考究,方能不受愚弄。整編21師官兵被污衊「屠殺台民之兇手」,其由來久矣。該師個別官兵若有殺害無辜台民之事實,應針對個案加以檢討,絕不能僅憑沒有證據的指控,即認定整編廿一師官兵集體犯下屠殺之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