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換肝重獲新生 成最佳戒菸酒代言人

肝病曾經是台灣很普遍的疾病,因此有國病之稱,尤其台灣早期社會,許多人有B肝帶原卻不自知,如果再加上喝酒,病況就會急遽惡化。有位B肝帶原又酗酒成癮的病友,兩度病危,幸運地二度獲得大愛捐贈換肝,現在是宣導戒菸戒酒的最佳代言人。

病友太太:「他真的每天晚上都喝酒,每天晚上都喝。」

換肝病友 許松發:「客人就(說)老闆喝一瓶,喝著喝著就喝了很多年。」

病友太太 陳阿桃:「我把什麼酒藏在哪裡,都不見了,我(把酒)藏在衣櫃裡面,他很聰明,把酒倒出來,瓶子繼續放進去,我都不知道那罐酒早就空了。」

台中慈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 鄭紹彬:「酒精其實它就是一個毒物,它跟病毒一樣是一個傷害。」

現年64歲的許松發,從出生那一刻,就因母子垂直感染成為B肝帶原者,他成長的年代,台灣公衛水準還有待提升,那時沒有B肝疫苗,卻多的是肝癌三部曲的悲劇。

台中慈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 鄭紹彬:「特別是高濃度的酒精這個飲料,在我們身體是在肝臟代謝,所以在肝臟就會引起(發炎)慢性發炎,就會引起脂肪肝,脂肪肝久了又會引起慢性發炎,久了之後就會纖維化,纖維化之後就是所謂的肝硬化,肝硬化久了,甚至引發惡性腫瘤,俗稱肝癌。」

B肝最該避免喝酒,他卻兩樣都有,44歲就肝硬化昏迷,命懸一線。

換肝病友 許松發:「如果沒有(換)這第一顆肝臟,我也活不了。」

台中慈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 鄭紹彬:「換過肝之後 ,最常見就是膽道窄小,或者是膽汁滲漏,這個最常見,大概是20% 。」

原本就勉強使用的肝臟,6年後不堪負荷,50歲時,他幸運地第二次獲得遺愛人間的捐贈。

病友太太 陳阿桃:「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形下,居然就等到第2顆了,換了之後就比較順了,前前後後第1顆加第2顆,到今年年底就20年了。」

換肝病友 許松發:「每一年的除夕夜都會放一個碗一雙筷子,請他(捐者)坐在我旁邊,跟我一起圍爐。」

病友太太 陳阿桃:「我想也沒有任何醫生可以像他這樣,待他這麼好,這麼照顧,他自己也說,比兄弟還親。」

台中慈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 鄭紹彬:「對我來講,每一個個案,我都有義務把他們照顧好,他更應該把自己照顧好。」

肝贈移植九成親屬活體捐贈,只有一成來自大愛器捐,許松發責無旁貸,成為器官捐贈的推廣志工。

換肝病友 許松發:「我簽器捐是全部,有一天如果走了,火燒了也沒有了,埋在土裡被蟲咬也沒有用。」

台灣曾是B肝高盛行國家,直到1986年全面推行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30多年的努力,已將新生兒B肝帶原降至0.5%以下,或許下一個世代,有機會讓這項國病逐漸變成罕見的疾病。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宣導造血幹細胞捐贈 自身經驗最具說服力
職志合一勤回收 老家成立環保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