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美人:女兒的懂事,讓我想成長

作者:李翠卿

圖片來源: 黃建賓攝

「歷劫歸來」後的于美人,跟以前很不一樣。不只是外型變得亮麗輕盈,感覺也比過去那個強悍但緊繃的于美人自在從容許多,她說,她現在是「于美人2.0」。

回溯我的成長過程,我其實算是「被長大」的。

我一歲時,我爸就因為肝病死了。 小時候,有人會問我:「你爸勒?」 我媽一開始要我回答我爸爸「去美國了」,但同學會揭穿我:「你爸才不是去美國咧,你爸是去蘇州賣鴨蛋(意指死亡)了!」奇怪,你既然知道幹嘛故意問我?

大一點以後,若又遭到挑釁,我也不客氣頂回去:「你以為你爸爸永遠不會死嗎?他有一天也會死的!」小六時,我念小五的妹妹班上也有人笑她沒爸爸,我還跑去幫她出頭:「你敢再笑她看看!」

我媽從來沒有刻意訓練我要「堅強獨立」,但在這種情況下長大,自然而然就會養成凡事自己想辦法、不要麻煩人的個性。

仔細回想,我還真的從來沒有過依偎在媽媽懷裡撒嬌的經驗。我媽並不是會把小孩攬在懷裡揉,或是幫你把生活起居都打點好的那種媽媽,她二十三歲就守寡了,她必須跟我大爺、老爺一起張羅家計,哪有可能整天對小孩噓寒問暖?

我很小就懂,伸手要不到東西

我很早就了解到,伸手是要不到東西的,因為真的也沒有東西可以給你,要的話,就要自己努力爭取。

我媽給我最大的資產,就是樂觀。她從來沒有自悲自嘆表現出自己是個可憐寡婦的樣子,我小時候曾問過她:「欸,你這麼早就守寡,怎麼沒有每天哭?」她說:「三八!笑也是一天,哭也是一天,幹嘛哭著過?」

而且,我媽給我很大的安全感。 雖然她是一個寡婦,她從來沒有讓我有一絲絲覺得她可能會拋棄我「對郎走」的恐懼,也從來沒有說過都是我們三個誤她青春、拖累她人生之類的怨言。

我小時候常搬家,我曾問過我媽:「到底哪裡才算是我們家啊?」她回答我:「媽在哪,家就在哪。」對欸,只要她在,那裡就是家。

我跟我女兒很親,但也不是那種親親抱抱型的母女,我自己是很想摟她摸她啦,但Mina從小就不是「肢體型」的孩子,對這種生命氣質的小孩來說,了解她比親親抱抱更能表示「愛」。

我曾經問Mina:「有我跟沒我的差別到底在哪裡?」Mina回答我:「有你在,我覺得有依靠。」我聽了心裡很感動,對一個「媽」來說,有什麼比「成為依靠」更大的肯定?

家事法庭的法官曾經對我說:「父母離婚,對小孩子是一定有衝擊的, 如果過得去,可以變成一種歷練;但如果過不去,就會形成一種創傷。」我當然很害怕會變成後者,所以在婚變以後,我做了很多諮商,好幫助自己、幫助孩子跨過這個考驗。

不能讓女兒扮演媽媽的角色

因為婚變,我才知道我的孩子有多精采。

我的律師賴芳玉曾經跟Mina聊過父母離婚的話題。Mina很理性的對她說,她想要說的只有兩件事。第一,每個人對每件事的反應都不一樣,就好像家裡有親人過世,有人會痛哭流涕,有人很沉默,這不能做為他們情感的標準,請不要拿她的感覺去跟其他小孩的反應做比較;第二,離婚中的父母自己已經面臨很多困難了,做為小孩,她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照顧好,不要再增加他們的困難。

我聽了淚流滿面,一方面對她充滿虧欠,另一方面,也對她的細膩、成熟深感驚訝 ,我簡直配不上這個孩子啊。

婚變剛發生時,我整個人都崩潰了,變得非常脆弱,有一天,她突然對我說:「我小時候你把我抱在你胸口,現在,要不要換你也靠在我胸口?」我順從了這個建議,像個小baby一樣靠在Mina的胸口,那個懷抱,真的好溫暖、好溫暖……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網站:http://bit.ly/2gGkVpe

【延伸閱讀】

蘇絢慧:走過殘破童年,學會把自己愛回來

葉丙成:有種「不會」,是師長擔心你不會!

當爸媽最幸福的權利:跟著孩子再長大一次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